現在的時間,已經是大明天道八年的二月了,按照西曆來說,已經是一二七二年的三月。時間過得飛快,讓人沒抓著什麼,就一出溜一聲不見了蹤影。
這些日子,在大明這裏還是發生了不少事情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明皇帝下旨批準在北明洲建立三個自治城市:新鹹陽、新郢都和新晉陽。新鹹陽就是原先的明門港,差不多就是曆史上溫哥華市的位置;新郢都在明門灣的南部,和新鹹陽相距大約四百裏,大約就是後世西雅圖市的位置;新晉陽則是原來的金山城。
在陳德興正式批準三座城市實行自治之後,由三城的城建公行和臨時市議會組織移民團,也在大明天道七年下半年陸續出發了。移民團的成員,大多是江都、明都和塘沽三市各家豪商派出去打前站的管事、夥計、苦力和還有保鏢。當然,都是人人帶槍的。
他們前往的這三座明洲自治城市,都用了華夏古國都城的名字再冠一個“新”字,自然也是有寓意的。陳德興將會用華夏古國的名稱給未來的北明十六國命名。以新鹹陽為都的國家將是“秦”,以新郢都為都的是“楚”,以新晉陽為京的則是“晉”。
“秦”、“楚”、“晉”三國尚未正式立國,不過國君都已經安排好了,分別是秦國公陳長空、楚國公陳長勝和晉國公陳長宏。三人分別是李翠仙、墨影娘和寶音的兒子。
如此分封,其實都是皇後李翠仙的意思。原本陳德興是想按照諸子的年紀來封的,年紀大的先封,年紀小的後封。可是李翠仙卻讓排行老五和老六的兩個兒子“禮讓”,把未來的晉國讓給了寶音的兒子,也就是陳德興的第七子陳長宏。而這番禮讓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鞏固李翠仙、寶音和墨影娘的“後宮聯盟”。
對此,陳德興自然是順水推舟表示了支持。他已經當了那麼多年的皇帝,自然知道有後宮就有宮鬥的道理。而想要讓後宮的鬥爭處於緩和可控的範圍之內,無非就是扶立一位賢後了。
而李翠仙雖然頗有心機,但是器量卻不小,並不是容不得別的女人,也不會搬弄是非。而且她的肚子和身體又爭氣,三十多歲的年紀,還在扮演“光榮媽媽”的角色。天道六年冬又給陳德興添了個女兒,到天道七年秋又懷上了孩子。
就衝著這股子賣力生孩子的勁頭,這後宮之首的地位就已經牢不可動了。而後宮老大地位牢靠,又能服眾(那麼能生誰能不服?),後宮表麵上的和諧自然就能維持了。
這道理和立太子其實是一樣的,隻要太子地位牢靠,下麵的兄弟自然就安分了。
而陳德興的長子陳長安一生下來就定了世子的名分,陳德興一稱帝就封他當了太子爺。這位太子爺現在已經十二歲了,去年剛剛從皇城書院蒙學院畢業——就是小學畢業!
和那些在宮裏麵接受“帝王教育”的前朝太子們不同。陳德興的太子接受的是學校教育,雖然這學校就辦在南北兩座大明宮內。
眼下大明的蒙學、中學和大學三級教育體係,已經是初具規模了。這套教育體係當然是參考後世現代教育的,不過開學和假期的日子卻和後世不一樣。每個年級都是從二月開始,到十二月止。每年有兩個假期,分別在一月和七月。正好和陳德興北上北京、南下江都的日子相合。
在陳德興這次北上北京之後,太子陳長安就以還算優異的成績升入了中學。
與此同時,給太子陳長空尋覓傳授帝王之學的“太師”和“少師”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自然少不了各方麵一番爭奪,內閣府和四軍部都提了幾個少師的人選,皇後李翠仙則推薦了自己的外公王文統擔任太師。
不過陳德興還沒有最後拿定主意,這事兒反正也不急,皇太子畢竟才十二歲。
現在對陳德興來說,當務之急的事情就是巡幸小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