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一場軍事革命(1 / 3)

大明天道六年十月十一日,是旬初之日,依例是朝廷召開禦前會議的日子。

大明是沒有七天一個禮拜的概念,這是基督教的規矩。天道教徒是每旬上一回道觀燒把香,然後在家裏麵供奉太一神牌位,早晚一炷香就可以了。而上道觀燒香的日子就是每旬的最後一日,就是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這三天同時也是休假日。大部分公共機構和學校都會放假一日。

順便提一下,二月份也有三十日。根據大明公布的《天道曆》,每月都是三十天,另外每年年頭有五到六個(每四年有一個六天道日)天道日,是全國性的休假日——當然隻有吃公家飯或是在學校、書院讀書的學生能夠享受休假的福利(如果因為工作需要無法休假,還可以得到雙倍的日薪水或換休)。

旬末休假,旬初自然就是大部分公共機構開例會部署一旬事務的日子了。大明朝廷也不例外,上午是各衙門自己開會,下午則是內閣、四軍部和谘議會的首腦到大明宮紫宸殿開會。

十月十一日的旬例要討論的事情,已經由內閣丞相、谘議會儀長和四軍部的尚書寫了奏折送到禦前秘書處了,由禦前大臣陳德瑞(陳德興的堂弟,也是陳明的開國老臣)整理好了送給陳德興過目了。

除了些瑣碎事情,就是四件大事兒。一是天山省督府告西征軍屠戮擄掠和陸軍參謀部報告西征軍軍將朱四九私建童子軍的,雖然有兩個衙門上報,但卻是一件事情;二是海軍部上報南洋艦隊提督王水飛身體不適,想要調離海上返回陸地任職的;第三件事情是議論過好幾回的北明洲自治城市事宜,這事兒從九月份討論到現在,還沒有最後拍板呢;第四件事情是陳德興自己提出的:討論陸軍軍事改革試點,建立裝備大量燧發槍的步兵模範師。

陳德興還像往日一樣,沒有馬上表態,而是讓與會的官員們暢所欲言。

“擄掠屠戮蠻夷就罷了,咱們大明王師素來如此!要不然何以激勵將士鬥誌?不過組建童軍這個就不對了!清郡王過分了,一定要召回京城嚴加管束!”

“對,這事兒可不能姑息,否則將來人人如此,天下還不亂了套?”

“該給清郡王施以薄懲,起碼要降爵三等!”

“還應該奪去軍職,早點打發去南明洲封地了事!”

朱四九仿佛成了隻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不過他們給朱四九議定的懲罰,也就這麼回事,最重就是降爵和就國。沒有人說要殺一儆百……

陳德興目光一轉,最後停留在了劉和尚身上,這位殖民地部尚書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他是瓊花樓兄弟中年紀最大的,而且人也厚道,素有威信。讓他去西北代替朱四九是最合適的選擇——畢竟朱四九在西北領兵多年,沒有一點根基是不可能的。

“和尚,等過完年,你辛苦一下,跑一趟伊犁吧。”陳德興淡淡地道,“去當幾天西征軍軍將,再問問四九到底有什麼打算,是不是要在西域為王?”

輕描淡寫,就把朱四九的兵權給擼了。不過也沒有給朱四九扣上頂造反的帽子——實際上,朱四九也沒有造反,他隻是不想去南明洲發展而已。

所以陳德興就想擼掉他的兵權,順手在西域圈塊地賞給他。這樣就算皆大歡喜了……拿把兄弟開刀的事情,最好別開頭,否則就怕刹不住車。

“臣遵旨!”

劉和尚站起身,行了一禮。提著的心也算放平了,朱四九在西域做的事情,擱在宋朝絕對是要壞事兒的。還好陳德興的器量宏大,沒有深究。

當然,他也沒有辦法深究。有一利,必有一弊。既然要學西周封建,那麼就要容忍朱四九這種級別的人物擁有門客部曲……

要個個都跟宋朝的文官似的,派去新大陸也打不過各種土著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