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天道觀。
這是一座大而簡陋的天道觀。因為桃花島上沒有什麼常駐居民,幾乎所有的住客都是臨時的。無論是大明海軍南洋艦隊陸戰一旅,還是被他們看守起來的近萬江南義門成員,都隻是暫時的住客。因而這座天道觀也是暫時的。不過主持這所天道觀的道姑卻不是個尋常角色,她就是剛剛披上黑衣的“首席黑衣道姑”小愛——之所以有這樣的綽號,是因為小愛的黑色道袍是陳德興親自披在她身上的!
而把小愛派到桃花島上擔任道觀主持,其實也彰顯了陳德興還有墨影娘對“教化”江南義門子弟的重視程度。在陳德興看來,江南義門子弟中的聰明人是很不少的。這種專門用來應付科舉考試的義門製度,如果用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工選種培育高智商學霸。
幾乎所有的義門子就是為讀書考試而生的,每個人都會異常刻苦地學習,最後能夠脫穎而出考中進士的必然是智商較高的人。而且越是聰明往往越能在年輕力壯時中進士,這樣他們留下子嗣機會也會遠遠大於其他義門子——義門子講究先中進士後討老婆,所以很多一輩子沒有中進士的義門子最後都沒有娶上老婆……
所以江南義門就是個聰明人雲集的地方!同樣出身義門的陳德興本人是深有體會的。因為他的靈魂很深刻地感受到了“聰明”二字的含義。譬如這一世他有超強的記憶力,幾乎過目不忘。
但同時他也深刻地理解到了“高智低能”是怎麼一回事兒!
因而陳德興現在需要解放的,不僅是被義門控製的人口和土地,還有義門學霸們的思想。
而解放聰明人思想的辦法,自然是孟子的辦法: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窮則思變……對,就是窮則思變——窮了,思想就會變化!
從白富美變成了白窮美的杜十三姐兒,就是窮則思變的典型。離家(如果她還有家的話)出走後,便一頭紮進了桃花島天道觀,報名參加了短期學校——就是個補習班。
住進了桃花觀的宿舍,杜十三姐兒才發現,這座又大又破的臨時道觀裏麵,居然已經有了上百個離家出走的義門子和義門女!還被編成了男女兩班,跟著道人或道姑學習天道教三經還有那本《數理化入門》,看來都是在為報考天道書院做準備的。高智商學霸們中間果然不乏聰明人啊!
而天道教要想真正長久興旺,也離不開這些聰明人的參與——早期的天道教道人,大多出身明教,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群跳大神的!用他們來迷惑遼地的野生韃子,用他們來鼓動不識字的北地窮苦漢人是足夠了。
可是隨著大明帝國的成立,天道教又被賦予了建立基礎教育體係的責任。大明雖然有教育部,但是大明教育部的經費遠遠比不上天道教。而且,陳德興從一開始就依托天道教發展新式教育。現在自然要天道教去開設更多的“教會學校”了,將來還要他們去開辦“教會醫院”。
這些事情,靠那些明教出身的神棍可幹不了,所以必須引入新鮮血液!而這些文化基礎相當紮實,腦子又聰明的義門子、義門女,就是天道教需要的新鮮血液——要不然還怎麼辦?別看陳德興鬧出一個什麼科學神教,其實他的部下至少九成是文盲!剩下一成中大部分也就識得幾籮筐字。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不是高級軍官就是高級文官或者在天道書院當老師。可沒功夫去搞廣泛的新式教育。
……
“大人,江南義門是怎麼回事兒,兒豈會不知?”
杜十三姐開始新生活的同時,陳德興正和自己的老爹在定海軍港的岸邊邁步。軍港裏麵空空蕩蕩,沒有多少船,也沒有多少兵。之前彙集在定海港的艦隊,現在大多分散去了福建、廣東和兩浙沿海,留在定海的並不多。而且今天又是年三十,除了必須的崗哨,其他的士兵都在準備過節——其實就是休假和吃頓好的。
陳德興今天也沒有什麼公務。攻略兩浙的戰爭進行的很慢,因為每攻下一縣,就要招募軍戶,重分土地。這可都是要花功夫進行的。如果不是這樣打,而是拉攏義門,隻取大城。兩浙倒是不難打,但是陳明卻無法將根基紮下去,也就沒有辦法調動兩浙的人力物力用於開拓殖民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