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興仔細打量著手中的巨箭,又掂量了一下分量——用八牛弩發射炸彈的點子,他早就想到了。但是這一世的經驗卻告訴他這事兒並不容易,這可不是把個七八斤重的鐵砲捆紮在八牛弩的大箭上打出去就行了。這增加的七八斤重量和鐵砲的體積,會對大箭在空中的飛行軌跡產生很大的影響。近距離還好,要是打遠距離,可就沒有什麼準頭了!
至於將火藥灌裝在竹筒裏麵,捆紮到箭杆之上,又會因為竹筒難以承受高壓而致使火藥無法充分爆燃,從而大大降低殺傷力。所以陳德興才不得不用扭力砲投射鐵彈。而在揚子橋之戰結束後,他又將注意力轉回了八牛弩,設計出了“天雷箭”,就是這種可以爆炸的巨箭。
當然,這種巨箭的生產成本也要遠遠大於鐵砲,因為它是用熟鐵鍛造的,用手工鍛打出一個中空的鐵管用來填裝火藥和碎鐵片。想要大量生產,顯然是很費勁兒的。這大概就是西方人始終沒有用弩炮去發射火藥武器的原因吧?
“打造鐵管花了多少時間?”
“一個鐵匠加兩個學徒幹了四天才打出一根,這玩意兒可比打製刀槍困難多了。”齊塔苦笑著從身邊一個上了些年紀的右軍鐵匠手中取過根鐵管,遞給了陳德興。
“居然花了那麼久?”
“剛開始不會打,等做熟了就好。”
“也對。”
陳德興輕輕撫摸著這根鐵管,不用說,打製的非常粗燥。他又舉起鐵管,一頭對著陽光,一頭對著自己的右眼,觀察了一下。鐵管的內壁非常粗糙,顯然沒有經過削切打磨,好像也不是完全筆直的。用來當個炸彈到時湊合,用作滑膛槍的槍管可就夠嗆了。
“這個鐵管裏麵有辦法打磨嗎?”陳德興隨口問著。
“打磨……裏麵?為什麼啊?”
“滑膛槍,呃,就是火銃,火銃知道嗎?”
“火銃?知道知道,就是個大鐵管子嘛,也有用木頭造的,不過那玩意兒是鑄造的,不是鍛打的,也不用打磨裏麵。”
回答問題的是個占了霹靂水軍軍額的老鐵匠,三十多歲的年紀,不過看上去卻有四五十歲的樣子,滿臉都是皺紋,手指骨節粗大,顯然就是個勞動人民。這鐵匠姓張,叫張老幺,原先是揚州都作院的匠人,陳德興打造發石的時候調他到麾下的。手藝還算不錯,見識也挺多,還知道怎麼鑄炮。不過聽他的介紹,陳德興就對這個時代的鑄鐵大炮暫時沒有什麼想法了。
“老八,張鐵匠,如果成立一個100人的作,專門打造熟鐵管的話,一天能打出50根嗎?”
“50根?”
齊塔和張鐵匠互相看了眼,都搖了搖頭。齊塔道:“大哥,打鐵管可不易,一個熟手加一個學徒,能兩天打出一根就不錯了。”
“一天也有25根了,”陳德興點點頭,笑道,“那可就是25支會爆炸的標槍!另外還可以造些三斤左右,帶個木柄的小天雷,用來投擲,回頭我畫個樣圖。”
他把巨箭交還給了齊塔,吩咐道:“用八牛弩試試,看看最射多遠?”
……
“這個能射多遠?”
就在陳德興琢磨著用八牛弩發射炸彈謀害蒙哥的同時,這位為了實現四海一統和天下歸一理想而征戰半生,屠殺了上千萬人的蒙古大汗,正站在一架扭力發石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