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德興籌謀著往蒙古人那裏派細作的時候,蒙古人的地下工作者,卻已經到了大宋。
在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大的商港——泉州剌桐港,正是風雨如晦的時候兒。一道道海浪拍擊在不計其數的碼頭上,激起滿頭的浪花。海麵上波濤起伏,一層層的似乎沒有斷絕。港口中幾千艘乃至上萬艘的海船上下起伏,似乎隨時會被波濤掀翻一般。
幾個人影站在一座靠近蒲家碼頭的樓閣之上,推開窗戶,任由雨水將身上的衣衫打濕,隻是焦躁的將目光投向雨霧蒙蒙的海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候的人已經渾身透濕冰涼的時候兒。才遠遠的看見海麵上漂來一艘二十餘丈長的客舟在海浪當中艱難船行。等候的人當中一個急得直跺腳:“怎麼選這種天氣?”
另一個人則冷靜地回答:“天氣晴好的時候,泉州的左翼水軍會四下巡弋,要是發現了上國貴人怎麼辦?隻有這個天氣,才是最安全的!還有一些漢人海商,我們也要躲開!”
正在說話的兩人長相有些相似,都是高鼻凹眼,皮膚白皙,頭發卷曲,一看就知道是個外洋來的番人。不過他們說話的口音,卻是標準的大宋官話,穿著打扮也都和漢人無二。顯然是在大宋定居多年甚至是許多代的番商。由於宋朝素來實行開放和重商政策,因而定居在泉州、廣州、明州、臨安這些商業中心的番人極多,其中又以信奉真神教的阿拉伯商人為最多。而在所有定居中國的外番商人中,又以定居南宋已經六代的蒲氏家族最為豪奢。蒲家的先祖名阿布紮比,是來自阿拉伯的海商,先是定居在廣州,便以阿布紮比的諧音蒲為姓。傳到第五代蒲開宗時,又舉族遷移至泉州,仍然以經營海貿為本業,結果生意越做越大,傳到第六代蒲壽庚、蒲壽晟時,已經擁有海船超過兩千艘,壟斷了南宋的香料進口,成了整個大宋甚至是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的豪商。
而這兩位超級巨富,今兒卻不呆在土門街豪宅裏麵下美女棋(以三十二名美女為棋子)玩兒,卻跑到這裏來飲風吃雨,還真是讓人意外。
有些著急的那個家夥,正是擔任過梅州知州的蒲壽晟,冷靜回答是他的弟弟當過一任泉州市舶司的蒲壽庚。兩兄弟雖然都有官身,但是本質上卻還是海商,而且也從未將南宋這個異教徒占據絕對優勢的國家當成他們的祖國。
蒲壽庚朝後麵一招手,幾個同樣白膚高鼻的年輕人走了過來,都是他們蒲氏家族的第七代。
“去守住碼頭左近,不要讓外人靠近!”
幾個年輕人一溜煙似的跑下了樓,更多的穿著短衣,手裏拿著刀劍的壯漢早就在樓下侯著,看到幾位蒲公子下來,馬上跟著他們冒雨向碼頭四周而去。
蒲壽晟似乎還有些不放心,扭頭看著蒲壽庚,“海雲,左翼水軍那裏可打過招呼?”
“都已經打典好了,幾千貫銅砸出去,今兒就算來一整支蒙古水軍,左翼軍的那些漢人都不會過問。”
提到駐紮泉州多年的左翼水軍,蒲壽庚滿臉都是鄙夷。這支水軍是南宋初年建立,駐紮在入海口附近的法石港,四五千人的軍額,空額起碼兩千五!剩下的還有一半老弱,真正能駕船出海的不過一千多人。也沒有什麼大海船,隻能在泉州左近水域轉悠抓個走私什麼的,還經常被艇匪(走私商兼職海盜)打得土頭灰臉。比起擁有兩千條海船十餘萬水手的蒲家船隊,更是弱得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