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1 / 1)

不過優點也很明顯,這樣的人適合擺在明麵上,不容易惹人懷疑。

“葉寒淵敲登聞鼓,狀告長興侯十宗罪,每一罪都是有理有據,按道理說,隻要長興侯押解進京,經三司會審,罪名就能定下來,可現實是,長興侯六月就已經押解進京,三司會審都審了快三個月,至今沒有結果。”

長安沒明白她的意思:“三司會審本就繁雜得很,審上三五個月也沒什麼奇怪吧!”

虞幼窈也是服氣了,隻好解釋:“那也要看是什麼案子,像迫害皇族,並且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自然是能盡快結案,就盡快結案,畢竟這種案子都是拖得越久,牽連越廣,幹係越大,誰也不能保證,什麼時侯這誅滅九族的大禍,就輪到自己頭上了,朝臣們不敢輕忽。”

長安回過味來:“老王爺的案子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虞幼窈點頭:“整個幽王府被長興侯,並幽州大小官員,豪紳們迫害,致家破人亡,幽王殿下更是背上了“謀逆”的罪名,世子殷懷璽更是殘病一身,一旦長興侯的罪名確認下來,幽王洗刷了冤情,平反一事就刻不容緩了。”

長安還是不明所以:“這是理所當然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就是個榆木腦袋也能聽出其中端倪了,虞幼窈無語了半晌:“你要明白,幽王一家雖是被長興侯等人迫害,但是身為帝王,誤殺功臣良將,殘害手足,也足夠在史書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損帝王威嚴,於名聲有暇。”

長安瞪大了眼睛:“所以,三司會審一直沒有結果,是狗皇帝授意?!他怎麼敢?不管怎麼說,老王爺也是皇族中人,這麼多年來,為他守疆沃土,功在千秋,他怎麼能為了一己私欲,置老王爺清名於不顧?”

虞幼窈微微一歎:“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帝他不是不為幽王洗涮冤情,也不是不為幽王平反,他隻是想看看山東的戰事,表哥能做到哪一步,再決定幽王的冤情該如何洗涮,該平反到哪個地步,參與三司會審的朝臣們洞察聖心,揣磨聖意,所以一直拖延著三司會審的進度。”

若沒有山東叛亂這一事,幽王依舊會被平反,隻是在平反的前提下,一代英明神武的幽王殿下,少不得要身染一些汙名。

比如,在封地上橫行霸道,這才逼得北地大小朝官,豪紳們,不得不聯合起來,奮起反抗,冒著迫害皇族,誅連九族的風險,陷害幽王。

屆時,這些人已經人頭落地,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也是任憑朝廷說了算,百姓們敬仰幽王,是因為幽王鎮守幽州。

但他到底是個什麼人,沒有人知道,自然也會聽信這些流言。

幽王名聲有瑕,便是洗涮了冤情,也沒有好名聲了。

皇上誤殺了功臣良將,也能說是受奸黨蒙蔽,情有可原。

還能說是幽王自己殘暴不仁,在北地樹敵,死有餘辜。

史書上最多也是好壞參半,對皇上的威嚴名聲,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