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聰不由想到在古代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安徽太湖縣有個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李姓狀元,其兒子是個活寶貝,讀書懶惰,專好貪玩,他還有個侄子卻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有一天中午放學後,李狀元的兒子先帶著一夥調皮鬼從正在插秧的田間經過,有個老農攔住他們說:“我這裏有一個上聯,至今還沒有人對出下聯,今天就請李公子對一下吧。”說罷便出一上聯:
稻草紮秧父抱子;
這副上聯采用譬喻法的藝術技巧,把稻草與秧苗比成父親與關係,把“稻草紮秧”比喻成“父抱子”,既準確貼切,形態逼真,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沒想到李公子聽了,不加思索,就信口雌黃地對道:
**偷人也懷兒。
引得人們大笑不止,他還自鳴得意地揚長而去。不一會兒,李狀元的侄子背著書包恰也從此走過,農夫亦攔住他求對。他沉吟片刻,對出下聯:
菜(竹)籃裝筍娘懷兒。
這一下聯同樣用譬喻法,將竹籃與竹筍比成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把“菜籃裝筍”比喻成“娘懷兒”,既匠心獨運,又合情合理,與上聯對仗工整,深得田間農夫們的讚許。這件事後來被李狀元得知,他喟然長歎:“犬子不才,出言鄙俗,蟲也;侄兒俊秀,淡俗而雅,龍之徵也。”
果然,後來狀元的兒子連秀才也沒考取,狀元的侄兒卻中了狀元。後人把這個故事稱為“一聯辯龍蟲”。
到不如自己也出這麼一對,看看眾人到底是龍是蟲,便笑道:“(龍)騰四海,(峰)險不能阻”意喻著,隻要你是龍,即使是千難萬險又這麼能夠阻擋的了,遲早會一飛衝天的。說完看了看墨曦,不知道這個老者還能不能再對上來。
眾人一個個都瞪大眼睛,交頭接耳的,這對不上來啊,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那個墨曦老者,希望老者能夠對的上來。
而此時的老者也是一籌莫展,根本就沒有一絲的頭緒,隻好失望的搖搖頭道:“慚愧啊,小哥的對子個個難如登天,老朽實在是對不上來,看來果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天外有天啊”說完帶著怯意的眼光看向人群,意思是老夫也無能為力啊。
葉子聰看著人群的樣子,心裏也著實是不舒服啊,雖然今天是他做生意,拿對聯在這裏打廣告,可這麼多人都沒有一個對的上來,簡直就是國人重文輕武的的悲哀啊,有先痛惜道:“虎躍龍騰建功九萬裏,鶯歌燕舞造福兩千年”本來一褒義的對子,可此時此刻的意思卻是包羅萬象啊。
葉子聰一不管眾人的表情,便喃喃道:“不知大家覺得此對如何,但我覺得這樣也許更好點。繼續道,虎躍龍騰建功九萬裏,鶯歌燕舞禍害兩千年”雖然隻有倆字之差,但確真真實實道盡了葉子聰心中的感慨啊。
眾人都不理解葉子聰前後倆字變化的真正意思,還不由的感慨葉子聰的才華,在這麼短的時間,竟然隨口能說出這麼巧妙的對子。
隻有人群中的墨曦老者聽到葉子聰前後倆個字的轉變,一時思緒淩亂地結成一張網,越網越緊,直達心髒,一陣隱隱作痛,使原本四五十歲的年紀顯得更加蒼老了幾分,口中自言自語道:“我人生的一部分時間裏都在追求著詞詩作對,難道真的錯了嗎?”接著緊閉上了眼,沒一會便轉身離開,不知怎麼他既然對葉子聰連再見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