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這是你的一麵之詞,據我們海軍部門得到的情報顯示,當初可是陸地上麵的土八路最先發起的攻城戰,海麵上的部隊充其量隻是助攻而已,絕對不可能是主力!”吉田善吾大聲道。
“八嘎,這是強詞奪理,就是你們海軍的失誤才導致青島陷落,你們海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更重要的是,戰鬥打響的時候你們海軍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失望,基地裏三千多部隊竟然連幾分鍾都沒有支撐下去就全都被擊潰了,不但中將司令官被土八路俘虜,就連港口幾乎全部的戰艦也成了對方的戰利品,真是丟人...”
不等東條英機說完,米內光正便大聲嗬斥道:“東條,你是在挑釁我們海軍嗎?”
聽到海陸軍的主要首腦們剛開始就吵起來了,包括紗幔後麵裕仁天皇在內的所有人都見怪不怪了,這樣的爭吵幾乎伴隨了日本高層的全部會議。
幾乎隻要有陸海軍高層,甚至於隻是中層軍官參加的會議,雙方絕對要進行一場撕逼大戰,而這樣的對壘撕逼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了。
關於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的了解,這不僅僅有曆史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
從曆史上講是陸海軍締造者不同,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初來源於長州藩和薩摩藩,這兩個集團本來就有矛盾。在19世紀後期的倒幕運動中,長州藩堅持擁戴天皇,而薩摩藩起初支持幕府將軍,後來才倒向了天皇。
眾所周知,在明治天皇掌握實權以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這場運動期間,日本組建了新式陸軍和海軍。
當時,陸軍高層基本上都是長州藩出身的將領,至於海軍將領則差不多都是薩摩藩將領。就這樣,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的內鬥,逐步演變成為陸軍與海軍之間的鬥爭。
海軍與陸軍的爭鬥體現在很多方麵,比如戰場上的相互拆台。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陸軍圍攻旅順港,但是久攻不克。海軍的態度是可以給陸軍一點炮火支援,陸軍則寧可發動步兵大衝鋒,也不接受海軍的炮火支援。
在很多戰役中,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除了戰場上的內鬥,陸軍與海軍的矛盾還體現在戰略布局上。
陸軍希望向北占領俄國的遠東地區,到時候自然是陸軍說的算。海軍則希望占領東南亞,與美英等國爭天下,占領東南亞肯定需要海軍的力量。
因此在30年代,日本朝野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情況。日本製定的戰略部署,一會要北上,過了一會要南下,始終沒有固定清楚的套路。
除此之外,兩大軍種的矛盾還體現在對資源的爭奪上。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因此每一點資源都有精打細算。但是日本陸軍與海軍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比如陸軍需要足夠的坦克,海軍則需要建造航母和戰列艦,雙方經常發生矛盾,甚至於還發生了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並且海陸軍聯手肢解了日本空軍的事實。
當然了,在近衛文磨等人看來,這未必不是天皇陛下的手段,要是海軍和陸軍上下一片和氣的話,那頭疼的恐怕就是天皇陛下了。
不然的話,以明治陛下的雄才大略,想要解決海軍和陸軍之間的矛盾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吧!
不過這樣的話,近衛文磨隻是在心裏想想而已,卻不敢說出來。
但作為內閣首相,近衛文磨卻知道自己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無休止的吵鬧下去,因為很多次重要的會議都是因為陸海軍的爭吵而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政府和大本營的效率。
眼下僑民的事情十萬火急,真心不是這些家夥們相互指責推諉的時候,隨後近衛文磨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