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評論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德]歌德
對我們——不論理智要向我們說什麼——對一切秉承了他的詩人氣質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他對青春的描寫,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他給我們帶來的遐想,他作為第一個為我們的語言創造了對遐想的表達方法,而不愛上讓-雅克的。
——[法]聖勃夫
盧梭是十八世紀全世界的良心。
——[俄]托爾斯泰
盧梭是法國第一位情感作家。
——[法]拉馬丁
盧梭生平和創作年表
1712年
6月28日,讓-雅克·盧梭生於日內瓦。父親是鍾表匠,母親在他出生十天後即去世。盧梭自幼由姑母蘇珊·盧梭撫養。
1722年
父親離開日內瓦,定居尼翁。盧梭和表兄寄養在離日內瓦不遠的博賽城朗貝爾西埃牧師家。
1724年
回到日內瓦住在舅舅家,跟隨一名文書當學徒。
1726年
父親再婚。
1728年
來到阿訥西,由一名神甫介紹與瓦朗夫人相見。瓦朗夫人派他去都靈新教士教育院,在那裏盧梭宣誓放棄新教信仰。他在都靈時曾在韋塞利大人家當了三個月仆人,後來又侍候古豐伯爵。
1729年
回到阿訥西住在瓦朗夫人家,然後在拉薩爾派神學院過了數月,成了大教堂唱詩班見習生。期間又去弗裏堡、洛桑、裏昂等地。
1736年
盧梭和瓦朗夫人首次住進秀美園。
1737年
根據日內瓦法律,盧梭成年,去日內瓦接受母親的遺產。這一年他經常生病。
1738年
回秀美園遭到瓦朗夫人的冷遇。一人發憤自學。
1742年
來到巴黎,經人推薦向法蘭西科學院宣讀他的《論現代音樂》,獲得一份證書。
1743年
當蒙泰居伯爵的秘書,伯爵到威尼斯當大使,他隨同前往。不到一年即與蒙泰居鬧翻,回到巴黎,在一家公寓居住時,遇到洗衣婦泰蕾茲·勒瓦瑟爾。
1745年
3月與泰蕾茲·勒瓦瑟爾同居。完成歌劇《風流詩神》。結識狄德羅和孔塞克。把伏爾泰和拉摩合作的《拉米爾的慶典》編為歌劇。
1746年
做迪潘夫人的秘書。發表詩劇《西爾維的幽徑》。第一個孩子出世,被送入孤兒院。
1747年
父親去世。寫出喜劇《輕率簽約》。
1749年
應達朗貝爾之約,撰寫《百科全書》中的音樂條目,並計劃參加第戎學院組織的論文競賽。
1750年
在法國第戎學院的征文活動中,以《論科學和藝術》一文獲一等獎,一舉成名。
1752年
10月他的歌劇《鄉村占卜者》在楓丹白露宮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駕前演出,獲極大成功。國王要召見他,他沒有前往。
1754年
由泰蕾茲陪同前往日內瓦,重新皈依加爾文教派,恢複日內瓦公民身份。
1755年
發表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1756年
和泰蕾茲住進埃皮奈夫人家的退隱廬,開始寫小說《新愛洛伊絲》。
1757年
與狄德羅爭吵,後又和解。又與埃皮奈夫人不和,12月遷出退隱廬。他精神頹唐,放棄許多寫作計劃。接受盧森堡元帥的好意,住進蒙莫朗西的路易山花園。
1761年
小說《新愛洛伊絲》(或名《朱麗》)在巴黎出版,獲巨大成功。
1762年
4月發表《社會契約論》。5月發表《愛彌兒》。不久《愛彌兒》一書被當局沒收,遭國會查禁。盧梭風聞當局下令逮捕他,立刻逃往瑞士,到達伊弗東,匿身在沃德山村。這時日內瓦也查封《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並也下令逮捕盧梭。盧梭隻得再次逃亡,躲在屬普魯士的納沙泰爾公國內的莫蒂埃。
1764年
撰寫《山中來信》。11月日內瓦出版匿名小冊子《公民的感情》,影射盧梭遺棄自己的孩子,把他們送進孤兒院。盧梭決定寫《懺悔錄》,為自己辯護。
1765年
盧梭被逐出莫蒂埃,去比埃納湖中的聖皮埃爾島,隱居兩月後逃至斯特拉斯堡,又去巴黎,後接受英國哲學家休謨邀請前往英國。沒過幾個月又與休謨發生爭吵,寫小冊子相互指責。
1767年
英王喬治三世同意給盧梭每年一百英鎊年金。盧梭離開英國伍頓,此後行蹤不定。
1768年
帶了圖書和在島上采集的植物標本前往裏昂,到格勒諾布爾,經過尚貝裏,在布古萬住下。8月與泰蕾茲正式完婚。
1770年
去裏昂參加伏爾泰塑像揭幕典禮。回巴黎住在鄉下,其《懺悔錄》手稿開始在密友中間傳閱。
1774年
與德國音樂家格魯克來往,為《鄉村占卜者》重譜樂曲。
1776年
《對話錄:讓-雅克評論盧梭》完稿,又寫《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第一卷。他身體衰老,生活困難,泰蕾茲也生病多時。
1778年
7月2日在基拉丹侯爵的愛姆奴維勒莊園逝世,葬於楊樹島。
1794年
法國大革命五年後,遺骸被遷葬於巴黎先賢祠。
1①
這是一句拉丁文短詩,源自古羅馬諷刺詩人波爾斯(公元34—62),強烈地表現出作者暴露自己靈魂的雄心。(文中腳注均為譯者注)
2① 即蘇珊·盧梭,後為貢塞魯夫人。
3① 法國著名作家(1627—1704),盧梭常讀他的《論宇宙史》。
4② 拉丁詩人(公元前43—公元17)。
5③ 三人皆為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物。
6④ 他們分別為當時的三部流行小說中的人物。
7⑤
羅馬青年英雄,因夜間行刺入侵者國王時錯殺了他人而悔恨交加,便將自己右手置於火上燒灼,以示自懲。
8① 即亞伯拉罕·貝爾納,1711年12月31日生於日內瓦。
9① 古羅馬有名的劊子手。
10① 此處為拉丁文,引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詩。
11① 查理曼大帝的十二重臣之一。
12① 古羅馬貨幣單位。
13②
法國輔幣名,舊時相當於二十分之一利弗爾,後相當於二十分之一法郎,即五生丁,今已取消。
14① 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園。赫斯珀裏得斯是希臘神話中守護該園的眾女神。
15① 法國古代的記賬貨幣,相當於一古斤銀的價格。
16① 法裏係指法國古裏,一法裏大約為四千米。
17①
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薩瓦的一些天主教派貴族與日內瓦人為敵,在脖子上戴一個羹匙為標記,發誓“用勺子吃掉”日內瓦人。他們的領袖即為蓬韋爾家族。
18①
1928年,根據盧梭的意願,為紀念盧梭與瓦朗夫人相會二百周年,盧梭描寫的那個地方(前主教府院內)建起了金欄杆。
19② 一個500利弗爾的皮埃蒙特約等於1750法國利弗爾。
20③ 1610年成立的天主教女修道會。
21①
孔代大公的姐姐(1619—1679),名安娜-熱納維埃夫,公爵夫人,能力很強,野心勃勃,在投石黨時期,因反對首相馬紮蘭而名聲大振。
22①
勃艮第議會一位議長的女兒(1572—1614)。1592年,嫁給尚塔爾男爵;後者於1601年意外身亡。日內瓦主教弗朗索瓦·德·薩勒讓她進了修道院,並於1610年使她成為聖母往見會的第一任院長。
23① 都靈當時為撒丁王國的京都。
24②
法國著名的詩人兼劇作家及評論家(1672—1731)。1710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其全集於1754年輯為十一卷。
25①
即喬治·基思(1686—1778),被放逐的雅各賓派,但仍保留著蘇格蘭元帥的世襲稱號。參見本書
第十二章。
26①
盧梭在這裏指的是迦太基著名將領漢尼拔(公元前247—前183)在第二次懲罰羅馬人的戰爭之初,於公元前218年,率隊越過阿爾卑斯山。
27① 位於今南斯拉夫境內的克羅地亞地區的居民。
28② 意指教會。
29①
阿伽門農之妻,傳說中的情人及其謀殺其夫的幫凶。盧梭在此有意將趁老板不在、取寵巴齊爾太太的那個夥計比作埃癸斯托斯。
30①
路易·德·旦茹(1643—1723)同其兄布萊耶侯爵(1638—1720)一樣,曾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文法學家,竭力主張維護語言的純潔性。
31① 指的是盧梭《新愛洛伊絲》中的聖普樂周遊世界回到瑞士的情景。
32①
這是伏爾泰的《拉·亨利亞德》中的兩句詩:或許是對其主人們後裔的固存尊敬,在這幫叛徒心中為之說情。
33①
泰奧多爾·特隆桑(1709—1781),著名醫生,1755年在日內瓦被任命為醫學教授,而且成了伏爾泰的醫生。他以鴉片為原料配製的軟糖藥劑主要是用來醫治性病的。
34① 這是一句諺語:“園丁的狗不吃狗食,但牛來吃時則汪汪不已。”
35②
“山外”指的是阿爾卑斯山的另一邊,用“山外人的怪癖”指責科爾維奇,是影射同性戀,因為法國人從16世紀起便指斥意大利人搞同性戀。
36① 前兩件難以啟齒的事是指前麵所說的放棄新教皈依天主教和誣陷他人偷絲帶的事。
37①
盧梭在此隱喻賀拉斯在其詩歌中主張在中等階層中尋求女伴,但必要時,寧可要娼妓,也不要年長而有威望的婦人。
38① 一種銀幣,合三個法郎。
39① 1815年以前,日內瓦是獨立的共和國,不屬於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