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生產隊
劉甜甜每天帶著自家的兩個小不點種菜,種瓜, 瓜瓜的戶口還在大豐生產隊, 家裏出了菜園還有五分自留地。劉甜甜全部種滿蘿卜, 白菜,回到老家已經是七月中旬, 很多東西都不趕趟。
小石頭和貝貝剛回村裏沒有幾天, 已經和村裏的小夥伴們已經學會了鑽林子, 每天還似模似樣的背著三林爺爺給他們編的小小簍子,拿著特意找來給小孩子們使的小鏟子。一起挖野菜, 撿蘑菇,學習能力一級棒。
早上,吃完早飯,村裏的幾個大孩子都是五六七歲的孩子。背著背簍來到劉甜甜家門口,“小石頭, 貝貝走嘍。”
小小的人兒, 聽到外麵小夥伴的召喚, “媽媽,快點,我的小背簍。”
小石頭大聲的叫喊著, 貝貝也是一副著急的模樣。恨不得立即跟著出去。
“來,小背簍。”
兩個小家夥,自覺的背上小背簍, 手上拿著小鏟子, 一邊還背著小水壺, 是劉甜甜在港島給他們特意買的。方便他們在八歲前使用。
兩個小的背上背簍,彙合院子裏麵的哥哥姐姐們,兄妹倆牽著小手,跟在哥哥姐姐們身邊。
交待過孩子們,隻許到那些地方去撿蘑菇,撿柴。
回到村裏,孩子們撒歡的玩。瓜瓜也是一樣,成天的跑林子,打獵 。偶爾進城找劉勇閑聊,有時候和大壯他們一起玩,不過大壯他們已經開始出工,掙工分,玩鬧的時間不多,都是在下工或者下雨放假的時候。
生產隊的很多人,都奇怪,劉家瓜瓜怎麼不進城招工或者參軍,回到老家,天天鑽林子是幾個意思。
外麵的大局勢,這些普通的農民,哪裏知道。在田地裏麵,做事的人,閑聊著。
劉大林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瓜瓜這樣,肯定有原因的。甜甜不說,他也不追問。肯定是不能告訴他,能說的肯定會說。
老太太現在住在榆樹溝,兩個兒子沒事就會陪在她身邊,對她比以前更加的孝順,隻是老太太習慣了身邊有甜甜和瓜瓜,還有兩個小不點。
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在家裏住了十來天才慢慢的習慣一些。
榆樹溝,從老太太回來以後,江家經常有鄉親們過來,和老太太說說話,還有就是打聽首都的一些新鮮事。
老太太在菜園裏麵,剛剛忙活完出來,就看到瓜瓜過來,背著背簍。
“瓜瓜,你咋來了?”老太太在院子裏麵洗手,抬眼就看到進院子的瓜瓜。
“給您送點小米,還有一點肉,我剛才進城割回來的。”
“你說說你,肉咋不給小石頭和貝貝留著,給我送來幹啥?”
“留了,家裏還有,給您送來的也不多就兩斤多一點。剁點肉和著別的菜一起炒,味道好很多。我給放廚房去,大舅爺爺和舅奶奶他們都出工了嗎?”
“你舅奶奶去了自留地,其餘的都上工去了。”老太太拉著重孫子,坐在一起,倒了一杯溫開水,他們姐弟倆都不喜歡喝紅糖水,倒是一年四季都習慣喝溫開水。
老太太已經很多天都沒有看到小石頭和貝貝,心裏想的厲害,拉著瓜瓜的手問,“小石頭和貝貝現在怎麼樣?沒有曬黑吧,瘦了沒有?吃的好不,想沒想曾太?”
一連幾個問題問出來,瓜瓜知道老太太心裏掛著小石頭和貝貝,“曬黑了些,沒有瘦,很想曾太,每天晚上都念叨著想曾太。”
“唉,你回去和你姐姐說,下次你來的時候,帶著小石頭和貝貝來,就說我想兩個孩子。”
“好嘞,我回去以後就和姐姐說,下次帶他們過來。”
等到江全安回來的時候,瓜瓜已經回家,江全安看著親娘炕上放的小米還有廚房的兩斤肉,不好意思。娘都回來了,吃用肯定是自己和老二出,現在還讓兩個孩子操心,真是不應該。
“娘,下次瓜瓜他們姐弟來,告訴我一聲,怎麼著咱家也要讓孩子們吃一頓飯。到時我殺一隻雞,做頓好吃,給他們。”
“告訴你,怎麼告訴你,家裏又沒有人。我去告訴你,瓜瓜也在身邊,他肯定是不許的,兩個孩子都不願意讓你們兄弟倆破費。”
“那算什麼破費,不是應該的嗎?”
“行了,你有心就送一隻雞過去,來了吃不吃飯能咋滴。讓老二也送一隻過去,送過去以後,他們想吃還是養著,隨他們自己的,不吃留著雞下蛋給小石頭和貝貝蒸蛋羹也是好的。”
“行,等會兒我過去和老二說說,最好在隊裏找人多換兩隻雞。”
“嗯,能找到換的,就換。找不到就找那四兄弟家要,不願意的就告訴我。”
江家現在的條件好,兄弟倆一人兩個兒子。孩子們都分了家,他們也是做爺爺的人,這幾年周圍的荒地,都是他們一大家子蓋的房屋,連成片挨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