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乾隆十五年, 準噶爾內亂,上欲出兵平定, 被群臣所阻。

在準噶爾的問題上,從先帝雍正爺起就十分不順, 數次出兵無功而返不說,折損十分嚴重。自此後西邊的問題就成了皇帝心中的舊病,也成了朝臣不敢提及觸動的地方。

其實在數年前的金川大捷後,乾隆就將準噶爾這個一直以來的心病列入計劃, 時刻準備著發兵清楚舊患。沒想到的是這次提起,不止漢臣畏首畏尾, 就連滿蒙大臣也都搖頭阻止。

說不氣餒,是假的。

不等乾隆將目光移向唯一沒表態的保和殿大學士, 傅恒就已當先一步,走出文臣隊伍,力排眾議, 壓服戰戰兢兢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其他臣子,如早前金川之役無人讚同一樣, 毛遂自薦自領軍讚之位,成為乾隆出兵唯一的支持者。

乾隆十九年四月初八,傅恒與二哥傅清一同領兵出征,隨行的還有他年僅十四歲的長子福靈安。

臨行前一晚, 位於東安門外的一等忠勇公府中, 傅恒納木卓夫妻二人與兩個兒子圍爐而坐, 享受著離別前最後的溫馨時刻。

“你放心。”傅恒握著納木卓的手, 聲音微啞,“我們定會平安歸來。”

自乾隆十四年大小金川戰役中,納木卓連發十餘封急件重複曾經的囑托,保住時任駐藏大臣的二哥傅清後,傅恒在公務由其是軍務上,凡是她問,就再沒隱瞞過分毫。

他是真的對平定準噶爾極有信心,而非一時衝動之下支持皇帝。

“我曉得。”納木卓笑了笑,“行兵打仗的事我不懂,你是內行人,說什麼我便信什麼。隻是福靈安到底是第一次上戰場,我這個做額娘的到底不能安心。”

第一次殺人,第一次受傷,第一次看到千千萬萬的人死在自己眼前,這是一個將領必須要經曆的事情。納木卓是個母親,她知道要放手讓孩子們自由成長,卻到底逃不過為人母者刻在天性裏的憂慮緊張。

傅恒聞言輕歎口氣:“你竟是一點都不擔心我。”

一旁坐著燎番薯的福隆安忙忍住笑意,戳了戳大哥的手臂,小小聲道:“額娘又要順毛擼了。”

福靈安忙拍了一下福隆安,借著取番薯的動作將他擋住。這小子自以為壓低聲音就隻有他們兩個人能聽見,竟沒看到額娘和阿瑪臉色都變了麼?

納木卓幾乎是強忍著笑意,才能麵色正常地看著此時在兒子麵前嚴父威嚴盡失的傅恒:“你是經年老將,我隻等你大勝歸來就行,福靈安他到底是沒見過血的,你十幾歲頭遭上戰場時我不曾伴在你身邊,今時今日,也隻能關心一下你的兒子。”

第二日,納木卓並沒有去送,隻派了小兒子福隆安去送他的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