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趙天宇準備述說情況時,太監稟告說禮部侍郎李崇山在門外覲見。
原因是李大人府外剛剛發生了蝶變事件,特來稟告皇上。
南宮徹聽了有絲不悅,這蝶變組織越發猖獗了,居然敢作亂到皇城?簡直不把他這位大燕皇帝放在眼裏,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想翻天了不成?南宮徹發狠一定要揪出元凶,將他抽筋剝皮。
“李崇山,你把事情的經過給朕如實招來。”燕三帝略帶怒氣道。
“是,皇上。”
乾清宮殿內,隻見李崇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述說著事情的經過,不過他並不是如實彙報,雖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交代著,但也加了另一些事件進去。大致如是:
關於他貪汙皇銀五十萬兩的事,李侍郎懺悔著。原本那年是他參選禮部侍郎的競選時間,但因為手裏沒有足夠多的銀兩走關係,便動了皇銀的主意,私自挪用公款。後順利競選,餘下許多皇銀未動,恰巧此時燕二帝讓他準備接見各國禮節事宜以及全國大範圍整頓書院,他便把餘下的銀子都用上去了。
說到最後,隻見李侍郎跪地求饒。
“皇上,臣有罪,不該私自挪用皇銀。但是蝶變組織隻查出了臣挪用皇銀,卻未曾知道後來整頓書院一事臣已經把自己的銀兩都填補了上去,求皇上開恩。”
其實挪用五十萬兩皇銀一事是當時還是六皇子的燕三帝讓他為之,至於燕三帝用以做什麼他不知道,也不敢去知道。李侍郎之所以提這件事,是希望燕三帝看在曾經的份上能輕饒自己。
“你下去吧,自己去刑部報到,朕會查清此事還你一個公道。”燕三帝說著。
這個李崇山,當初用他就是知道他很識趣,能知分寸。如今見他果然沒有失望,知道什麼事該說,什麼事不該說。什麼事該自己抗,什麼事該自己認。
“罪臣領旨。”李侍郎乖乖退了下去。
“呼。”當他退出門時,終於送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命是保住了,皇上不會要他死。
“天宇,對於蝶變組織,你可有什麼發現?”燕三帝此刻的心情明顯有了些許不悅。
“回燕帝,我發現蝶變組織每一條罪狀中定有一條是虐掠女子,再加上每人都配有蝴蝶標誌,所以我大膽猜想蝶變的主謀其中有一名定為女子。”趙國其實與吳國是受此次蝶變困擾最大的國家。
因為趙國皇帝趙辰綱自戰敗於燕二帝之後就一直表現得消極,無心政治也無可厚非,當然對下屬的管製會明顯寬鬆許多,造成貪官汙吏人滿為患也不足為奇。
“恩,繼續。”燕三帝蹙眉,想聽聽趙天宇還有什麼發現?
“關於蝶變的行動,我沒有理出個思緒。如今為官之人,誰不曾有過錯誤?所以要確定下一個目標人選,隻有蝶變的主謀才能知道。我也仔細觀察過蝶變的人,他們每次出動任務都會事先服用砒霜,一旦行動結束性命也無力乏天。所以目前為止我們還未有抓獲到活的蝶變組織中人,也就無法得知更多消息。”
“還有呢?”
“依蝶變的行動來看,他們提倡永樂之道,煽動百姓造亂對皇朝極為威脅。”
“恩。”這些潛在危險,他也考慮過。
“我們目前雖無法明確他下一步會做什麼,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也許可以一試。”
“什麼辦法?”對於蝶變組織,燕三帝也是頭疼不已,拿它根本沒轍。
“這個辦法是守株待兔,有點笨,意思是說我們預想下一步蝶變有可能會對付的人,對他有可能的仇人進行監視。因為往往隻有有生死大仇的人才甘願以死換死。”
是的,蝶變的主謀很聰明,她利用人們仇恨的心理對貪官進行打擊。須知,一個人的仇恨到達一定階段,那是可以即使喪命也要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