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奪嫡:第十二回:樊胄敘說皇叔信(1 / 2)

樊胄爬起來向著少年深施一禮道:“這位英雄,小可剛才有眼無珠,冒犯了英雄,還請英雄莫怪。”

白衣少年淡淡的一笑,道:“沒什麼。”他顯然不欲和樊胄來往,說完之後就在再會樊胄了,但是樊胄這個人後世潘濬曾有評言,屬賣弄口舌之徒,若說是動手他十個捆起來也不如白衣少年,可是若論動嘴,一百個白衣少年也不如他一個,而擅言者必然是厚臉皮,所以他不顧少年的冷淡,徑自在少年身邊坐下,揮手示意自己的那隨從自便,然後讓酒攤老板拿了酒過來,親手給少年倒了一碗,道:“小人樊胄樊子鎧,不知英雄貴姓高名啊?”

白衣少年一笑道:“無名小卒,不值一提。”樊胄哈哈笑道:“隻怕是兄台看不起樊某這樣的人物,所以才在我麵前是無名小卒吧,其實在下也曾舉孝廉入世,可惜啊,洛陽刀兵,烽火難居,這才不得已而南歸,流落於綠林之中,但心中長懷信義,不敢忘自己曾受國祿啊。”他極有眼色,偷看著白衣少年,看自己說什麼的時候,白衣少年會漏出善意,便隨著那麵說下去,確定少年對‘忠義’、‘國恩’什麼的感興趣之後,立即隨著這個說了下去,先是大罵董卓、李郭之流亂國,然後又誇那些忠義之徒,隻是他不知道少年究竟是傾向於什麼人,不敢胡說,隻能泛泛的說一些空話和古人。

樊胄的努力還是讓少年看入眼中了,他笑笑向樊胄拱手道:“在下常山真定人,姓趙名雲,小字子龍,本是遼東公孫瓚將軍的部下,隻因公孫將軍兵敗,不得已流浪天下,四海漂零,因與今新任淮南太守關羽是舊識,想到那裏去投奔與他,可是身邊沒有盤纏,這才蹉跎於南陽的。”

樊胄思忖片刻,道:“我聽公孫將軍部下有一支白馬義從,其中統軍十將之中,有一位少年英傑,不知……?”

趙雲莞爾一笑,他在公孫瓚標下並不出色,雖然曾刺麴義於界橋,敗文醜於軍前,可是卻一直不受公孫瓚的重視,加上公孫瓚戰敗之前,他就回家奔兄喪去了,所以並沒有標名於白馬義從統軍十將之中。

可是樊胄卻誤會了,拍掌道:“我說怎地如此了得,原來是白馬義從啊!”

趙雲也不去解釋,隻是道:“子鎧兄,我劍、甲都已經變賣掉了,隻餘下那張長弓,子鎧兄是識貨之人,我願將長弓貨於子鎧兄,得些盤纏,前去淮中。”

樊胄長笑道:“賢弟,自古萬事都不少得一個巧字,我也要往淮中一帶前行,正好和賢弟一路,我鄙薄無用,不敢說結交賢弟,隻要能和賢弟走一路,就是我的福運了。”

趙雲見樊胄說話親和,不由得也生出幾分相交之意,於是一笑,道:“不知兄長要去淮中做什麼?”

樊胄道:“是這樣的,位處於汝南郡的西南的臥牛山山主卞喜,招開俠會,邀請我們綠林朋友前往,由此向西正是去淮中的路,我們正好可以一同走一段。”

趙雲眉頭一挑,道:“這卞喜不是曹操的部下嗎,怎麼又到這裏落草了?”

樊胄笑道:“這小子是曹丞相派出來襲擾荊襄的,前段時間擒了荊州襄陽首將王威和他的兒子王嶽,加上盤據在英霍山中的華歆、李術二人被關二將軍圍剿得無法立足,不得已率軍北上,準備投奔曹丞相,這個卞喜打算辦一場俠會,讓他們在臥牛山一過,到時候也算是他給招攏來的,又是一件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