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看著黃州走了之後,道:“打開城門,掛……降旗!”
黃忠在樅陽城外無奈守軍,剛剛進入大帳,帳門被人一下給撞開了,一個小卒跑進來叫道:“老將軍,樅陽城門大開,女牆上掛了降旗了!”
黃忠驚愕的站了起來,叫道:“什麼!”他一邊問一邊向著帳外而去,這時一齊奉命攻城的將領淩鬆、麴禮、田化、畢方以及留守大將方卿、廖化、杜遠、周倉、裴元紹等人也都圍了過來,方卿笑道:“老將軍,這裏的守將不會是有病吧?怎麼沒人打卻降了呢?”黃忠瞪了他一眼,叫道:“探馬快去報來!”
探馬飛馳而去,過了一會回報,黃忠聽到是諸葛瑾的水軍到了,思索片刻,道:“我軍不動,這是諸葛司馬的功勞,我們;不去搶。”
魯肅站在女牆上候了一會,見黃忠大營沒有動靜,不由得微微動容笑道:“沒想到劉琮的部將倒不爭功。”說完緩步下了女牆,讓人帶馬向著水門方向而行,剛走了不一會就見諸葛瑾引軍而來,魯肅下馬立在當街,下令部下把兵器都給丟了,拱手道:“臨淮魯肅在此。”
諸葛瑾急下令大軍停下,在馬上問道:“可是東城魯子敬嗎?”
魯肅平和的道:“正是魯肅在此助好友守此樅陽。”魯肅的話說明,他隻是幫人守城,不是江東將領,因此他也不算是投降,諸葛瑾大笑,急忙下馬,走到了魯肅身前,先是深深一禮,然後道:“能得魯先生這樣的大才,是我們豫章之幸也!在下諸葛瑾,替我主,迎先生了。”
魯肅思索片刻,道:“可是曲阿弘谘推薦的諸葛子瑜嗎?”諸葛瑾笑道:“正是瑾也。”說完執了魯肅的手道:“東吳水軍已經大勝荊州水軍,周公瑾正在向樅陽趕來,這裏守不得了,請先生隨我們出城吧。”
魯肅苦笑一聲,道:“僅僅半步之遙啊!”也不推辭,隨諸葛瑾上馬,一齊出城,去見黃忠。
將將入夜,江東水軍就到了樅陽,孫策、周瑜也見到了黃州,聽他說完之後,兩個人麵麵相覷,半響無語,孫策一擺手道:“此事與魯肅無關,我自然不會失言。”
周瑜痛失良友,心緒極為難過,但是他知道這會不是難過的時候,沉聲下令道:“全軍急速過樅陽,向丹陽進發。”
孫策欲言又止,周瑜知道他的想法,道:“樅陽城外,有劉琮的人馬,現在樅陽無可防守,我們又不能一舉攻破劉琮,羈留下去,蔡瑁卷土重來,我們就走不得了,現在諸葛瑾水軍不敢向我進攻,我軍正好回去,就向丹陽,破麴義的人馬才是,另外魯肅提意極是,華歆任豫章太守的時候極得民心,卻被劉繇逐走,可是他聯結李術、陳策等人屯兵英、霍山中,我們和他聯合,正可讓他們纏住劉琮,不過這個就要主公親筆書信去請了。”
孫策點頭恨恨的道:“隻能是如此了!”說完讓人取筆墨,言語懇切的給華歆寫了一封信,命黃州送往潛山,隨後才下令大軍向東疾行,並不在樅陽停留,此時大江東流,風向正合,東吳戰船飛馳而去,向著牛渚磯的方向而去。
劉琮這麵引軍回來,見了諸葛瑾和魯肅,他對魯肅沒有什麼印像,但是在諸葛瑾的引見之下,還是很禮貌的接見了魯肅,並委魯肅為參謀,隨軍讚畫。
隨後開始整頓人馬,留了關羽的人馬在江北,張飛耐不住寂莫,請戰隨行,帶龔都、劉僻,毛仁、苟章同劉琮一起出發,沿江岸向東,占領含山、曆陽一帶,牽製吳軍,由高方帶他的四個徒弟丁立、白壽、蕭泰、劉安進駐廬江,糜竺保著劉備家小和簡雍、孫乾、糜芳率鄧銅、馬玉、左賢、潘才、吳蘭留守桐城,關羽帶著眭固、廖化、杜遠、周倉、裴元紹、郤真、苟安、王茂、士仁進駐樅陽,準備操練水軍,另外關羽還怕張飛獨自引軍有失,又讓董厥隨為副將,劉琮則是讓袁耀、袁輝、閻象回了豫章。
寒風之中,豫章兵馬向著江東飛馳而行,劉琮早水路通暢後之後,就傳命留守豫章的高順、吳資、劉郃、陳式趕往丹陽接應了,故而行軍不急,看著整齊的軍馬,劉琮意氣飛揚,沉聲長嘯,大叫:“孫策,你以為這一仗結束了嗎?還早著呢,隻是再戰,就要移到你的江東去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