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正沉吟之間,滿寵急急進來,叫道:“丞相,劉延來報,河北袁紹出兵,大將顏良引軍三萬攻破黎陽,斬殺守將高渡,劉延、秦琪二人據河而守,傳報丞相。”
曹操頹然長歎,他知道南下是不可能了,搖頭苦笑道:“袁本初一向好謀無斷,怎麼這會卻這樣果決了。”
滿寵道:“袁紹之子袁尚與劉琮是好友,是他在袁紹麵前進言,這才讓袁紹決定出兵的。”
曹操不由得又是氣往上撞,叫道:“好小子,又是他!”不由得生出一股怒火,恨不得幹脆就不顧一切,南下破襲劉琮,抓住這個小混蛋,好生炮製一番了,隻是他理智尚存,強壓下怒火,道:“江淮之事當如何處置?”
荀攸聽了這話知道曹操已經收了南下之心,這才道:“劉琮絕不是丞相心腹之患,他引軍接迎關羽,看上去他好像得了一員大將,一支勁旅,可實際上關羽保著少主劉林呢,就是沒有劉備,也不會投到劉琮麾下,反而會因為他們想要生存下去,而和劉琮爭奪江淮,所以此時離間之計是最好的辦法。”
曹操輕聲道:“那如何用計呢?”從徐州奔投曹操的陳群站了出來,道:“兩封信,就可以讓劉琮、關羽自相反目。”
曹操一下來了興趣道:“長文有何妙計?”
陳群道:“丞相可以先寫一封信給劉琮,嚴辭斥責,就言劉備作亂,關羽是從犯,讓劉琮把人給交出來,不然丞相就要奉天子明詔出兵討之,劉琮既然收留了關羽、張飛,自然會給他們找借口脫罪,丞相可以隨後就順水推舟,封關羽為淮南太守,張飛為廬江太守,而與此同時丞相請天子下詔,將揚州一州解為三州,以江淮之北為淮州,命親信上將為州牧,名義上統管關羽、張飛,轄淮南郡不交出去,屯田招民,關、張兵馬不少,而廬江窮困,無法養活他們那麼多人,隻能倚靠劉琮的接濟,時間一長,就如張繡屈於劉表一般,而心生怨隙,另分江東之地為吳州,委劉琮為州牧,豫章一地仍為揚州,以孫策為州牧,他們兩家必然相互攻擊,三方絞殺一處,不管是哪一方勝出,都必然無力北上了。”
荀攸笑道:“長文此為陽謀,就是劉琮他們看出來,也隻能往套裏鑽了。”
曹操哈哈大笑,道:“此事當善加處置,不知道諸位以為何人為使,前往壽春合適啊?”陳群又道:“群有一友,丹陽戴幹,此人嘴尖舌利,頗有辯才,前往壽春,當可成事。”
曹操點頭道:“好,就讓這位戴先生南下就是了。”於是讓程昱執筆寫了一封信給劉琮,又由荀攸擬了一道聖旨,反正傳國玉璽丟了,聖旨扣得都是劉協的私印,曹操早就讓人私刻了一顆印在手,隻要有須要就可以隨時扣蓋,信、旨完必之後,立刻請了戴幹南下,前往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