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推了一下有些神遊天外的劉琮,劉琮這才緩過神來,急忙還禮道:“是文和先生嗎?不知道我父現在何處?戰事如何?”賈詡苦笑一聲,道:“曹操在安眾挖地道把輜重散去,然後示弱而戰,戰敗了我家張將軍和景升公的聯軍,隨後又複攻穰城,中了我們聲東擊西之計,損兵折將,本來兩軍還在對峙,不知道為什麼,昨夜曹軍突然撤走,張將軍和景升公已經帶軍馬去追殺了。”
劉琮拍腿叫道:“哎呀,父親和張將軍此去必敗無疑,文和先生怎麼不攔住他們啊!”
賈詡有些意外的看著劉琮,一旁的鄧芝皺眉頭道:“二公子,怎見得景升公和張將軍必敗啊?”
劉琮道:“曹操雖敗,但是大軍骨架不壞,而且我軍既然退守穰城,可見主力已經受了重創,曹操跟本就沒有退走的必要,可是他卻急急退軍,險然是許昌有大事發生,要他馬上回去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會不小心我們的追擊呢。”
劉琮一邊說一邊偷眼看著賈詡,‘穰城之戰’劉表幾度津津提起,劉琮對這裏的每一個變化都了如指掌,這些話正是賈詡對張繡和劉表二人說的,他當著賈詡的麵說出來,就是要看看賈詡有什麼反應。
賈詡驚怔的看著劉琮,暗自忖道:“人都說劉景升長子懦弱,次子紈絝,怎的這小子卻能有這樣的見的?”他幹咳一聲,故意寬解道:“二公子不必擔心,曹軍既然是急著撤走,那必不可能久戰,所以張將軍和景升公應該都沒有什麼危險。”
劉琮長歎一聲,故意思索片刻,才道:“文和先生,我父親和張將軍此次突襲,可以說是打草驚蛇,但是也讓曹操不會再提防我們,不如我們盡起穰城之兵,加上我帶來的人馬,二次追襲,應該能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賈詡整個人都驚呆了,他自然看出曹操的布置,而且也有了等張繡他們回來之後,領兵再攻的想法,可是這話從劉琮口中說出來,卻讓他又驚又震,忖道:“這小娃娃年紀雖小,可是機變竟然不輸於我了。”
想到這賈詡微微一笑,向著劉琮道:“全依二公子。”他這個人擅於藏拙,既然劉琮說出來了,他就不會再說一遍了。
黃忠有些猶疑的道:“二公子,此計當真可行嗎?”劉琮笑道:“老將軍放心,此計定然可行,劉琮心裏懊悔沒有早一點來,現在雖然可以取勝,但是對曹操並不能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不過看到賈詡恭謹的樣子他還是覺得沒有白來,若是能把賈詡留下,那賺得可就大了。
賈詡立即點兵出城,他早就準備好了,所以大軍全不費時,眨眼工夫就出集結完必,劉琮看著大軍,想了想道:“文和先生,我們不如換一條路去追,同時通知父親和張將軍從正路再返回去,想來擊敗曹操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賈詡苦笑一聲,道:“文和也想換一條路,可是我們西涼軍在這裏是客居,大路還行,若是走小路卻是要迷失方向了。”
劉琮聽了皺眉不語,他聽劉表說過,這一戰並未能盡取全功,就是因為鎮威中郎將李通,臨時出兵接應,張繡和劉表的兵力不足,隻能看著曹操的後軍敗走,若是能找到這條道,直接插到曹操的後軍,然後截斷李通的道路,那定能一竟大功。
劉琮正在煩惱之間,一騎從後軍,由張南陪著飛馳而至,那馬上坐得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見劉琮,也不說話,先將一張狼皮捧了過去。
劉琮一愕,隨後從身後的箭囊之中取出箭來道:“你就是這支箭的主人了?”寇封回禮道:“末將是樊城尉的外甥,奉了母舅之命,率三百馬軍,前來助戰。”
劉琮微微一笑,道:“三百馬軍,隻怕不能有什麼大用吧。”寇封凜然道:“三百馬軍雖少,可是皆與封一般不畏一死,當可為二公子一戰。”
劉琮笑而不答,他對這個日後劉備的幹兒子也還是了解的,知道他勇烈剛毅,自然不會拒絕他參戰,隻是他還沒等說話,鄧芝突然道:“寇小將軍,這裏道路你都熟嗎?”
寇封自得的道:“末將久在南陽,對這裏的每一條路都很熟悉。”鄧勞微微一笑,向著劉琮的道:“二公子,此天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