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下了馬,在長公主府的馬車上坐了,心中暗道,禮部前來迎接應該是臨時的決定,想必李隆基是知道的,這不僅僅是禮節上的考慮,應該還有其他的原因,難道還有什麼人阻止玄靜師兄入京不成?
過了辰時,太陽掛在空中,春風習習,灞橋橋頭已經變得有些熱鬧,往來的客商和行人匆匆過往,辭別的人們在橋頭灑下一把淚光,折數枝楊柳贈與遠行的親友,也有攤販出來做些小生意,轉賣些絲巾、荷包之類的給行人。
對於在驛站處禮部的迎接隊伍,人們好奇的張望一眼,然後遠遠的躲開了。長公主府過來的馬車倒是待在一旁並不顯眼。
李含光的馬車在灞橋那頭出現的時候,昆侖大聲喊叫著,李清急忙出了馬車,看過去時,禮部迎接的隊伍已經上了前去。
行至灞橋橋頭,見到朝廷迎接的隊伍,李含光微微愣了一下,隨即命弟子停下。李含光下了馬車,禮部侍郎早就笑著迎了上去:
“恭迎玄靜大師,道長一路辛苦。聖上命盧某特來迎接道長。”
“辛苦盧侍郎了。貧道一個修道之人,如何當得起朝廷這樣的禮節。”李含光笑著說道。
“聖上璽書召道長入京,是為聖上解惑,禮部自然不能怠慢了。已經為道長在道觀安置妥當,道長稍作休息之後,請移步興慶宮,聖上已經在那裏等候了。”
盧侍郎恭敬地說道。
禮節隆重而繁瑣,李清在灞橋橋頭站立,並沒有走過去。待過了近半個時辰,李含光和這次迎接的盧侍郎才沿灞橋緩緩往這裏走來。迎接的隊伍把行人分開,浩浩蕩蕩往這麵走了過來。
到了長公主府的馬車附近,長公主府的管家上前給李含光見禮,述說了玉真公主的意思。李含光點頭,看到後麵過來的李清,笑著說道:
“小師弟別來無恙。”
“師弟給玄靜師兄請安。”
李清拱手上前施禮道。
這時候邊上的盧侍郎笑著說道:
“沒有想到李少卿竟然也在這裏。若是盧某知道的話,說什麼也不會搶了李少卿過來迎接玄靜大師的差事,哈哈。”
李清笑了笑,這盧侍郎看上去倒是頗為好相處之人,察言觀色盡皆一流,難怪會坐上禮部侍郎的位置,在李林甫手下混日子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李含光輕拍了一下李清肩膀,眼中盡含慈愛之意,說道:
“數月不見,小師弟變化很大。你在長安城的事情師兄也略知一二,有長公主在,想來也不會讓你受了委屈。不過你終究是學道之人,切不可逞凶鬥狠,失了學道的初衷。”
“是。師弟謹記。”
李漢光點點頭,笑著說道:
“山上的師兄們很是想念你,托師兄帶了不少的東西過來,等下讓景雲他們給你送過去。”
隨從李含光一起過來的弟子們忙上前給李清見禮,雖然這幾人的年紀較李清大上不少,但是論起輩分來算是李清的師侄輩,這時候上前對著李清“師叔、師叔的”見禮確實有些怪異的。
不過這種場景之前在王屋山的時候也時常有過,李含光也不覺有何不妥,待寒暄過後,李含光對李清和盧侍郎說道:
“我們這就起程,免得聖上著急。”
盧侍郎忙吩咐啟程,李清上了李含光的馬車,隨同一起往長安走去,兩人在馬車之上敘談別後事宜。
隊伍剛剛起程,從長安方向一隊人馬急匆匆地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