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羅地網(1 / 3)

此後的兩天,陸續有人上山,之前過來道賀的賓客又回到了王屋山,知道消息的人早已經飛鴿傳書給了各自的門派,有些已經快馬加鞭的往王屋山趕來,希望能夠趕上這次道、佛兩門之間的比試。

此次道、佛兩門的比試算得上是震驚整個大唐的事情了,無數道、佛兩門中人湧向王屋山,就連高力士在遷人啟稟了李隆基之後,這兩日就一直待在王屋山上,大約算是作為李隆基的見證人。

六月的天氣在王屋山中卷起陣陣熱浪,壓抑在人們的心頭,王屋山中些許清涼的道觀中已經擠滿了人。就連李清所在的紫霄峰上也安排了遠道而來的道門中人居住。還好並沒有跟李清居住在一起,隻是被安置在了紫霄峰上閑置的客房。

顯得有些偏遠的院落有青草野花在茂密的生長,偶爾有些昆蟲在雜草間鳴叫,蟬聲繚繞在密密地樹葉中間,吐槽著這悶熱的天氣。炎熱的天氣總會帶來幾絲烏雲,隨後風卷雲起,很快便布滿了整個天空,李清坐在紫霄峰自己的院落中的走廊下,看著堆積起來的積雨雲,輕聲說道:

“要下雨了。”

蟬聲消失不見了,有風吹過來,依舊燥熱,隨後便是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李清伸手去接,落在手上的雨滴有些發燙,看來天氣是真的太熱了。

急雨傾盤,轉眼間整個天空便迷蒙一片,院落外麵偶爾想起有人驚呼的聲音,隨後便是跑步的聲響,應該是在找地方躲雨。

夏雨晚來急,但是去的也快,一陣狂風暴雨過後,清涼了許多。這時候剩下不大的蒙蒙細雨垂落,幹淨的雨滴沿著屋簷滴滴落在下方的石板上,雨滴聲清脆,滴答作響。

“昆侖,去把院門掩了,我們在這雨中好好喝喝茶。”李清吩咐昆侖去看看是否還有人過來,沒有的話就去關了院門,在這清涼的夏雨中喝喝茶、解解悶好了。

這兩日,前來拜訪李清的人也不少,司馬承禎新收的弟子算是這次道、佛兩門比試的一個引子了。很多人在之前沒有見過李清,這時候借此機會過來看看。雖說李清略微有些無奈,但依舊讓人款待過來的賓客,有些身份比較高的人,李清還會與人坐下來閑聊一會兒。

其實對於這次的比試,李清並沒有像這時候的道、佛兩門眾人那樣如臨大敵,心中對此看得比較淡。李清還是相信司馬承禎對這次的比試做好了相應的安排,大約算是李清的一種盲目的崇信了。

基本上這時候李清是幫不上什麼忙的,論修為的話幾乎沒有,李清這些日最多就是學了吐納等一些引導術,還不齊全。若論對道、佛兩家的經書解讀,怕是更及不上山上的這些宗師們了。在這次的比試中李清除了算是一個賭注外,基本上沒有他什麼事情。

雖說在後世,李清對道、佛兩家的經典論著都有涉獵,但主要還是作為唐朝曆史研究的一個參考,並沒有深入下去,單從理論上來說跟這時候這些道、佛兩門的弟子是沒有辦法比較的。雖說最近在山上是看了不少的道家論著,聽了幾次司馬承禎的講解,若要是上場跟前來的僧人進行辯難,估計會敗的很慘。

其實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應該是唯心的了,道、佛兩門很多的論點在後世的人們看來根本就是胡言亂語,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李清同樣對此是比較了解的。然而在這時候如果用後世的一些東西來反駁佛、道兩家的信仰,怕是要被認為是妖言惑眾了。這些人根本就不會認同你所說的科學的依據,更多的時候會被說成為離經叛道。

但總之這些有司馬承禎及總為宗師操心,李清是不用管這些事情了。這兩日李清就在紫霄峰自己的住所靜修,那裏也沒有去。

不用擔心這麼多事情,李清心中倒是變得比較悠閑,在這六月的雨中,坐下來喝上一杯濃濃的綠茶,確實是一種享受。

李清坐在細雨中的走廊下,半躺在一張軟榻之上,仰頭看著從天而降的細雨,雨絲飄柔,輕盈而落。有習習涼風吹過,涼涼地細雨飄到走廊上,些許幾滴落在李清身上,涼爽極了。細雨迷蒙,蒙住整片天空,雨氣空蒙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