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非夜似乎特別不喜歡“看在”後麵的字眼,他抬手攔下,冷冷道,“蛇禍是韓芸汐擺平的,此事,且看她怎麼看?”
百裏聿齊驚了,一臉不可思議,早就潛伏著的憤懣也漸漸浮現在眼眸裏,他終於正眼朝韓芸汐看過來。
韓芸汐也始料未及,她還打算一邊吃飯,一邊看一出好戲呢,誰知道龍非夜居然把燙手的山芋丟給她了。
就私人的角度看,她已經不想再看到百裏元隆和百裏茗香這種豬一樣的隊友的了。可是,她無法從私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因為這位父女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
論“過”,這對父女犯的是違背軍令罪,龍非夜為君,君在軍中,君令便為軍令。而不管是君令和是軍令,有違者,殺無赦。
論功,百裏元隆拚死為她爭取了一盞茶的時間就龍非夜,百裏茗香成功搬來救兵。
“功”多一些還是“過”多一些,功過是否可以相抵,其實也就龍非夜這個當主子的一句話的事。
龍非夜問她怎麼看,她就得站在龍非夜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百裏元隆是鮫族之首,是東秦軍的大將軍,在軍事上是龍非夜得力幹將,是東秦陣營最元老級的人物。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殺了百裏元隆,或者剝脫了他大將軍的軍銜,影響極大,勢必會動搖軍心,引起鮫族不滿,而且,在東秦陣營裏也暫時找不到一個能夠完全替代百裏元隆職務的合適人選。眼前這位少將軍終究還是稚嫩了一些。
撤掉百裏元隆,塗一時之快,便是對東秦軍不負責的表現。畢竟百裏元隆違背軍令,全都是因為她這個“西秦公主”而起,並非是其他軍務上的事情。在其他事情上百裏元隆對龍非夜是絕對的服從。
其實,百裏元隆對她這個“西秦公主”固執的懷疑,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另一種盡職的表現呀。韓芸汐雖然憤怒,卻也有幾分佩服。
一個一輩子為仇恨而活而戰鬥的軍人,怎麼可能會輕易遺忘仇恨?相信敵人?
韓芸汐知道,百裏元隆撤不得,也早就看出了龍非夜沒有要撤掉百裏元隆的打算。因為,如果龍非夜要撤掉百裏元隆,當初離開蛇窟,龍非夜不會不聲不響,而會讓影衛停止替百裏元隆輸入真氣了。他不親自救,且也沒有阻止影衛去救呀!
如果百裏茗香能像以前那樣聰慧,她必定能看出這一點來的。
對於百裏茗香的處置,韓芸汐的態度其實早就明確了。
百裏茗香不能死,也不能受罰,所以,她一回營就交待徐東臨去找醫女百裏茗香上藥。
對於他們來說,百裏茗香的身份比百裏元隆還要特殊,龍非夜費了那麼大的心思,以百裏茗香為引,白彥青都已經上鉤了,他們怎麼可能會在這個時候放棄百裏茗香呢?
其實,回到軍營之後,韓芸汐盛怒之後,一切早就明了於心了。龍非夜遲遲不做聲,她也非常肯定龍非夜的態度。
韓芸汐沉默著,百裏聿齊憤怒地盯著她看,而龍非夜卻氣定神閑地用餐,旁若無人。
韓芸汐苦笑,龍非夜就這麼肯定她能處理好這件事嗎?
雖然對這件事的態度是明確的,可是,如何處理卻是另一個難題了呀!
如果直接免了百裏元隆和百裏茗香的罪,龍非夜的君威何在?就百裏元隆那脾氣,日後還不得寸進尺了?違令而不罰,這種先例是絕對不能開的,尤其是在軍中。
如果治罪,又該怎麼治罪呢?治輕了,和不罰的結果是一樣的,治重了,這個節骨眼上又辦不到。
韓芸汐琢磨著,百裏聿齊可沒有那麼好的耐性,他猛地磕了一個響頭,“殿下,父親違抗命令,罪當處斬,末將願意替父親領罪,還請殿下從大局出發,饒了父親這一回!”
龍非夜冷笑起來,"百裏聿齊,你的意思,我東秦大軍沒有你父親就寸步難行了?本太子就掌控不了大局了?”
雖然沒有百裏元隆,麻煩會很多,他的諸多事務也得退後,但是並不代表沒了百裏元隆,他的世界就會亂掉!
百裏聿齊驚得連連否認,“末將嘴笨,末將失言,請殿下降罪!”
韓芸汐又氣又笑,百裏聿齊怎麼就不求她呢?
龍非夜剛剛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蛇禍是韓芸汐擺平的,此事,且看她怎麼看?”
龍非夜用了“韓芸汐”這三個字,並非“西秦公主”,也並非“她”這個代稱,這說明龍非夜已經讓步了,隻想私下解決蛇禍這件事,撇開了百裏元隆對“西秦公主”的懷疑。
就蛇禍這件事來說,隻要他們向她道個謝,再認個錯,龍非夜看在大局的份上,也就會睜一眼閉一隻眼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