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實踐經驗的累積,新技術逐漸被工匠們掌握,工作效率也大大加快。與此同時,高強也得以見識了傳說中勞動人民的智慧,對於火藥這種新技術,石工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的經驗也給淩振改進爆破方式提供了許多益處,裝藥量和炮眼的設置都在不斷改進,最終則要按照高強的要求,形成書麵的技術規範。——當然,這一環節是不能靠工匠了,他們中間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高強從身邊親隨中找了個讀過書的來擔任記錄和整理工作。
廂埽也被證明有效,原本高強還怕這些土啊草的被水一衝就會垮了,但事實證明,這種工程在含沙量高的黃河水中格外的有效,那些水中的泥沙能夠在廂埽裏麵的縫隙中存留下來,然後被水的壓力越壓越緊,再加上外沿處拋灑大量石料,河防的堅固程度更超以往,而所用的工料卻更加節省。
這些節省下來的工料,高強也並沒有白白浪費,原先曾經計劃在河堤中間加一層三合土的,這部分材料就被高強用來沿河鋪設道路,一直通向大名府城。所謂的三合土,就是用石灰、粘土和黃沙相互混合,鋪在路麵上,再用騾馬拉著石滾碾平,就是一條大道,如果要更加堅固的話,可以摻入藤汁、糯米汁,比例適當的話,硬度不下金石,讓看慣了現代柏油路的高強著實開了回眼界。
熱火朝天的工程景象讓高強情緒一直保持高漲,眼看自己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河工的進度已經趕上了其餘河段,這種感覺非常不錯,樂得他三天兩頭自掏腰包給工地的工人加餐——直到京城傳來一個令他異常震驚的消息:“博覽會館死人了!”
“石秀啊石秀……氣死我了!”高強看罷書信,怒氣勃發,走時千叮嚀萬囑咐,拆遷絕對不能出亂子,居然還是死了一個人!
他在屋子裏走來走去,送信的扈成嚇得不敢作聲,垂手站立。這時候就現出高強身邊沒有心腹的壞處來,碰到這樣的事,他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好容易冷靜了些,高強向扈成問道:“這件事,許先生可曾知曉?”
扈成小心翼翼:“許先生當天就曉得了,他吩咐小人傳話給衙內,若是脫的開身,還是回京城走一遭,此事另有玄機,不是許先生和石三爺他們能應付的。”
高強暗吃一驚,許貫忠這般說法,難道這事背後有人搗鬼?什麼人這麼大膽子,敢在這件事上頭和自己作對,要知道這可是郊祭,皇帝都會一隻眼睛時刻盯著的!
喚了呂頤浩和史進朱武等來商議之後,既然河工已經接近尾聲,大名府各項政務也都上了軌道,高強倒不妨抽身一段時日,雖說外任官員擅離職守乃是大忌,不過現在是博覽會出了事情,好歹這“博覽會都大提舉”的名頭還是高強兼著,也算分內該管。
當下安排呂頤浩總攬大名府政事,軍務仍舊是關勝和李成二將處理——這兩人都是有能的武將,史書上都有記述的,高強平時很下了些籠絡功夫——內堂不必說,蔡穎原本就是大家出身,安排的井井有條,再加派書辦朱武連通內外,曹正負責保衛,大名府仍舊鐵桶一般。高強飛馬回京,身邊隻有寥寥數騎,傳信的扈成,少年李孝忠,以及右京。除此之外本來不想再有別人,不過那李逵也來了大名府,他對李孝忠很是服膺,得知高強要回東京,黑旋風不知是不是想起了汴梁城還有幾個潑皮欠了他的賭債,鬧著也要回來,高強懶得和他羅唕,便一同帶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