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胡祥最後那句\\\"皇上不要被旁人所左右\\\"的話,這\\\"旁人\\\",在王振聽來,明明指的就是自己!
這還了得!
禦台上的王振想到此,立刻用尖細的聲音衝著胡祥大叫,\\\"下麵那是誰,出兵麓川,都是皇上的旨意,照你的說法,倒是皇上錯了?各位帶兵打仗的將領也都犯法了?你這簡直就是在欺君,誣蔑朝中重臣!\\\"
胡祥立刻就懵逼了,自己這不是在順著皇上的旨意彈劾大臣嗎?怎麼還惹王振不高興了呢?
看來順著毛毛抹都拐了!
\\\"皇上,這……\\\"胡祥有點緊張。
王振就一個深居宮中的宦官,一沒帶過兵,二沒打過仗,根本就不懂軍事。
可是,這家夥卻好戰。
每當朱祁鎮麵對內亂或是外亂的時候,他都力挺朱祁鎮出兵,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雲南麓川的第二、三次戰役,王振就曾力薦王驥作大軍總兵。
在王振眼中,王驥在朱祁鎮的老爸時期,就已經做到了兵部尚書,有著豐富的治軍經驗。
朱祁鎮剛登基不久,西北邊境上的甘州和涼州一帶,蒙古境內的韃靼部落時常到此燒殺劫掠,戍邊的將領換了一茬又一茬,都不能平息那兒的邊亂。
可是換了人家王驥,就直把韃靼部落打得俯首稱臣,最終穩定了甘涼二州。
在王振眼中,王驥不僅順著自己,私下送的禮金也是相當的豐厚。
又說雲南麓川的第二、三次戰役吧,王驥兩次都是把思家父子打降打跑了才撤的軍。
放眼整個兵部,能領兵打仗的大臣中,也隻有王驥和現任兵部右侍郎的於謙而已。
現在,如果王文等人不顧朱祁鎮的話,再彈劾王驥,再扯下去,他將變成罪人了。
王驥要是獲罪下獄,這對王振來說,都是不打緊的事,關鍵是皇上將會把於謙調來替補他。
於謙這個人,是連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以及後來的三楊都非常賞識和重視的人。
不過,他就是自恃清高,不他把他王振放在眼裏。
如果讓於謙來替補王驥,定會跟他王振過不去。
而且,於謙這個人,以前自己想方設法的汙陷他,欲治他的死罪。
可是,人家卻深得軍民擁護,最後竟鬧得個各地軍民聯名上書到了朱祁鎮那兒。
唉!這個於謙殺又不能殺,簡真就是一個渾身長刺的人物。
\\\"皇上,您看此人不是很眼熟,想必是剛進入給事中。這一上來就提倡麓川戰役招撫教化之類的謬論,當初出兵麓川,可是您的旨意呀!\\\"
有了王振的慫恿,朱祁鎮也不多想。
\\\"葉漢清!\\\"
用人之際,龍椅上的朱祁鎮,遠遠看到了站在大門邊的葉漢清。
\\\"到!\\\"
聽到皇上的叫聲,葉漢清疾步進了朝堂。
\\\"把此人轟出午門!看他以後不敢不敢在這朝堂上張口亂說。\\\"
\\\"遵旨!\\\"
葉漢清架住胡祥胳膊,衝他大吼道:\\\"出去!出去!\\\"
朱祁鎮還不解恨,又道:\\\"革去他禮部給事中的職務,永不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