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都司衙門內。
各地方部隊到達成都府後,各種信息也彙總到了這裏。
這幾日,周貴和下屬的兩位都指揮同知張信、趙德林和四位都指揮簽事方政,李正堂、王懷遠、呂定海在商討部隊進京事宜。
周貴看著本省赴京操練的部隊名單,對站立在案桌左邊的張信道:“時至今日,近一點的各地方部隊,均已抵達,就是路途遙遠的鬆潘衛一千人馬和建昌衛一千人馬尚未到達。”
張信回道:“周將軍,這兩處地方不僅路途遙遠偏僻,而且沿途氣候多變,路上要是多雨,道路就難免泥濘難走,他們應該會最後到達這裏。”
周貴繼續看著手中的冊子,“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應當在我們規定的正月二十二日到達這裏。”
案桌前的右方,四個都指揮簽事,並列一排。
為首的方政接過周貴的話,“軍令如山,我想他們都不會逾期而至。否則,這按軍法從事,那就不是鬧著玩的事了。”
另一名都指揮僉事王懷遠道:“這些日子,通過我們與抵達這裏的各地方部隊的接觸,有不少部隊反映,在他們來成都府的行軍路途中,就開始有少量的士兵私自逃離部隊。”
都指揮同知李德林麵色凝重地接話,“如此看來,衛所內的士兵逃亡這個問題,不光是我們成都府內各衛所存在,其它各地方部隊也存在這個問題呐!或許,各地方部隊還隱瞞了更為嚴重的真相。”
張信道:“唉!各部隊到這成都府的路上就有兵士逃離,那去京師之路更為遙遠,更為艱苦,到時,豈不是會有更多的士兵逃亡。”
周貴聽到這裏,即對王懷遠道:“王簽事,你在負責這一方麵,得盡快出具預防士兵逃亡的方案,再分發到各部隊去施行,以杜絕部隊在行軍途中再出現這樣的問題。”
王懷遠回道:“那是自然,前兩日,我就曾考慮通知各部隊,凡被舉報準備逃跑的士兵,給予重罰;凡抓獲到逃離的士兵,一律斬首示眾。不來點狠的,待部隊抵京之時,十存七八,還這麼向兵部交待?”
“是啊,是啊!”
“從嚴治軍,絕非空談。”
周貴又轉向方政,“方簽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京操和糧草是你分管的一部分,眼下部隊北上的糧草供給問題解決得怎麼樣啊?”
“回周將軍,這次部隊的北上路線,兵部不是在去年就已給我們指定好了嗎?我們從成都府出發,進入陝西省,再到山西省,穿過山西省後,就到了河北,再順著河北一路向北,最後抵達北京。這一路向北,都走的是官道。兵部從去年開始,就在我們的行經路線上,從各地方調集糧草到了沿途驛站,待我們部隊經過這些地方時,先去聯絡好,就可按需所取。”
接下來,周貴對部隊的編製問題上,又征求六人的意見。
“各位,再過幾日,待各地方部隊到齊後,我們將有二萬多人馬,按照兵部的要求,我們要把它們編製為四個臨時的衛,以方便統一行動和指揮。眼下,該怎樣編製這些人馬?說說你們各自的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