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信。
清河村大蠱師羅淑寧的親孫子。
清河村是湘西的一個蠱村,村裏的女人大多會學習一些蠱術,而最強的那個蠱師,稱為大蠱師。
蠱是一種手段,既能害人也能救人,全在施術者一念之間。
我出生那天引得山中異象,無數毒物從穀中湧出,將清河村圍住團團,向著我所在的方向頂禮膜拜。
奶奶說,這叫蠱毒聖體。
蠱毒聖體,是煉蠱一族百年難得一遇的神聖體質。
蠱毒聖體天生對毒物就有異於常人的親和力,不論任何毒物,在任何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操縱下,它們都無法對蠱毒聖體造成傷害,這是所有毒物的本能,無法逾越的本能。
或許是太過於逆天,上天不允許這樣完美的存在。
六歲那年,奶奶將自己供養了二十四年的雙角毒蛇常乾水送給了我,作為我的本命蠱。
每蠱師煉化的第一隻蠱蟲,會成為本命蠱,本命蠱與蠱師血脈相連,互相依存。
七天時間,我將常乾水煉化成功了,可它並沒有成為我的本命蠱,我感受不到那種血脈相連的親近。
奶奶歎了一口氣,無奈解釋道。
蠱毒聖體還有一個別名,蠱毒魔體,每一個活過二十歲的蠱毒聖體,他們也許自己沒有殺過人,可因為他們而死的人卻數不勝數,他們是真正的惡魔。
原因無他,在於自身,蠱毒聖體賦予了自身超乎常人的親和力和無與倫比的毒物免疫,相應的,擁有蠱毒聖體的人必須以最優質的蠱蟲來作為本命蠱,以供養蠱毒聖體。
可是何為最優質?
動物先天有缺,如何培養也隻會遵循人類的意誌,就算能夠修煉成精,擁有自我,終其一生也無法彌補先天帶來的缺口。
孟子以為的人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所具有的根本標誌。他認為人的本質特征在於人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這四心同時是孟子主張性善論的敘述起點。並認為這“四心”又可為人的四個“善端”,發展起來可以培養“仁、義、禮、智”這四德。
而荀子以為的人性,是指人還未進入社會生活之前、生來俱有的自然本性,正所謂:“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惡》)可見,在荀子這裏,人性主要是指自然生成的人的本能。它不具備孟子所說的“四心”或德性的“善端”,而且不僅不具有善端還肯定這些自然本性具有惡性。
並進一步指出,人的自然本能包括:“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等生理本能和“好榮惡辱”、“好利惡害”等心理本能這兩個方麵。
所以人類無疑是養蠱的最佳培養皿,隻有活人煉出的蠱毒,才能被蠱毒聖體所承認,才能成為自身的本命蠱,才能...活下去...
可活人煉蠱一事有違常理,不得人心。
煉蠱一派,有那麼一個組織,藥仙會,一個對於養蠱有著癡迷追求的組織,早在明清,活躍在全國大陸,他們善於煉製活人蠱,並以此為追求,他們認為主宰這個世界的不是神仙,而是蠱毒。
初代教主的理念就是“蠱毒主宰世界。”
但是如此惡毒的做法很快就遭受到了異人界的嚴厲譴責,很快藥仙會就被聯合瓦解了。
雖然近些年好像又漸漸浮出水麵,可是最終也被滅掉了。
藥仙會煉製活蠱的法子也失傳了。
所以楊信,無疑是活不過二十歲了。
----------------------
今年的我十九歲了,或許明年,我就要離開這個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