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良緣(2 / 2)

蕭挽擱下茶盞,眼眸仍是柔和如月,卻無意露著料峭的寒芒,躬身朝他一拜:“老師的教導,學生始終謹記在心。不過將欲奪之,必固與之[1],刮骨療毒,必得先破臂作創,要結束黨爭之亂,光憑學生一人修身養性可遠遠不夠。老師信過學生一次,何不再信一次。”

“你……”

陳元白望著他這模樣,心中一怔,不由得想起女帝新登基不久,自己領著二十歲的蕭挽初登寶殿。

蕭挽那時不過一介七品中縣令,就敢當著李梧與百官的麵,力排眾議,提議應如何打壓支持誠元帝的舊部勢力以穩固新朝局,一時語驚四座。

這才過去多少個年頭,當日他的狂妄之辭,竟也都一一實現了,用最短的時間,為這王朝開創了一派新氣象。

“你是個瘋子,既決意在這波瀾詭譎的朝廷行非常道,就不必盼有人會真心信你、愛你……”

陳元白到底是個惜才之人,他長歎了口氣,沒將狠話說絕,背身擺袖道:“我也沒本事再教你什麼,隻奉勸一句,世人給你記了那麼多筆爛賬,都等著有一日你失勢了同你算。懷舒啊,無論是大公主還是四皇子,都不值得你把所有賭注都押上。”

蕭挽拱手再拜,良久才起身,為陳元白重新沏了杯茶奉上。

陳元白仍是不受,不過麵色倒是平靜了不少。

蕭挽淺笑了笑:“方才老師提及大公主與四皇子,那您覺得,三皇子如何?他也是皇上的兒子。”

“三……?”

陳元白握拳咳了兩聲,蹙眉直言道:“碌碌庸流,恐難登大寶。”

“學生瞧他倒是有膽有謀,還頗有城府。”蕭挽半開玩笑道。

“你看人的眼神,何時淪落到了這般地步?”

陳元白嗤聲:“這幾日你忙於朝政,怕是還不知大公主有意到皇上麵前,促成三皇子與禮部尚書沈昌左義女沈如碧的婚事。”

“哦?”蕭挽聽出點意思,饒有興趣道:“禮部尚書的千金配大周皇子,倒也是一段良緣。”

陳元白搖搖頭:“可笑這沈如碧根本不是什麼名門千金,她雖也姓沈,可是與沈昌左一族沒有半點血親,乃是那沈如臨的胞妹,出身實為低賤。大公主一貫寵信沈如臨,為了給他抬身份,早年才將他的妹妹送入尚書府當義女,標榜成洛京閨秀。三皇子再不濟,那也是血統純正的皇室子弟,若娶一個太監的妹妹當正宮皇妃,也是紆尊降貴,有損皇家顏麵,實在不成體統。”

蕭挽撣著杯中茶沫,默了片刻,輕笑問:“那三皇子本人,可有異議?”

陳元白:“這便是三皇子‘庸碌’之處了。他為了依附大公主,在洛京安享太平,答應隻要皇上同意賜婚,隨時可娶沈家女過門。如此鼠目寸光之輩,將來如何能成為一國之君擔當大任?”

隻聽得清脆的一聲,茶蓋被倒扣合上,蕭挽的眼底流露出幾分漂亮的惋惜之色:“可惜了,枉我還好心為他在禦前討了個賞,到頭來,他要的不過是個美人。”

說著,他又無端笑了起來:“不過學生自負慣了,自認為生平從未看錯過人。大公主想得到漠北軍隊的支持,拉攏三皇子做她棋盤上的‘卒’無可厚非,可我偏賭,這位三皇子一心也隻想當‘帥’。”

。您提供大神蕭寒城的懷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