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蓋世天才的保證(1 / 3)

諸葛均口裏雖然說得光明正大,但其實不過是忽悠一下新來乍到根本不了解實情的黃忠罷了。如果他真的是想要懲奸除惡,隻怕一路過來各縣的官吏都得被撂倒一小半。事實上諸葛均當然不可能如此做,除非他不想要豫章全郡事務還能順利進行下去。這種官僚網絡大換血的事情,在手頭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之前,諸葛均是不會去做的,他還沒有昏頭到這種地步。

因此朱投的倒黴,那就是另有原因了。

事情的起因卻是那一場南塘水患。隨著南昌城附近的水勢蔓延開始消退,諸葛均就下令郡水曹何治開始著手梳理豫章全郡的災情,目前能動手搶救的地方就要搶救,該疏通的河道淤塞也要動員民夫挖掘。而郡裏勘察人員行經建城縣附近的葛鄉,卻在暴雨以及流水的衝刷過後的一塊地裏發現了一種漆黑的奇石,當地人都議論紛紛,說這是天降異兆,恐怕很不吉利。主事的小吏不敢怠慢,立刻就遣人送了幾塊回郡治。

諸葛均一看之下登時大喜:這東西那裏是什麼不吉祥的物事?根本就是後世的煤炭嘛。他自穿越到漢末就發現這年代使用的幾乎都是柴薪作為燃料,非但普通人家做菜取暖如此,甚至連燒瓷煉鐵用的也多數都是木材。

這種情況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隨著人口增長,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就會日漸嚴重,非但柴薪的供應越來越不足,而且連帶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其實南昌周邊的水患日漸加重,和隨著移民增加沒有計劃的濫墾荒地也有關係。而第二個後果則是因為燃料的效率和溫度問題,煉鐵以及手工藝的技術程度也就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製,比如說武器、瓷器的煉製方麵的落後。

而這漢時倒也不是沒有利用煤炭、開采煤炭的記錄。隻不過這時候都還不普遍,隻有少量的地方會用來煉鐵。真正開始有大規模使用煤炭的記錄那還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據說他在銅雀台附近的另外一台上設置了一口深井,裏麵存儲了數十萬片石墨,可以燃燒。這石墨又叫做石炭,就是後世的煤炭。而在南方,關於煤炭的記錄卻正好就是諸葛均如今所在的豫章。

南朝人雷次宗寫了一本《豫章記》,裏麵如此寫著:(建城)縣有葛鄉,有石炭二頃,可燃以爨。——意思就是說,在豫章郡建成縣的葛鄉,有整整二頃大小的土地出產石炭這種東西,可以點燃來做飯。

這應該就是我國南方最早的露天煤礦的記錄。而這次的大雨以及南昌水患泛濫帶來的河流改道,影響了周邊的地理,竟把這應該後世才出現的二頃煤田給提前披露出來。諸葛均本來就在苦思豫章郡的發展之策,見到這煤炭頭腦忽然一醒,心想這古代很多資源可都沒有發現啊,要不後世怎麼還有那麼多銅鐵煤礦可挖呢?按道理來說,這漢代南方更加屬於低開發地區,那麼說不定隨手一挖都能挖出寶來!

諸葛均存了這個心思,就開始積極地招納挖礦尋礦的人才,又命人探查那建成縣的煤田,同時又派出耳目打聽郡內各縣的礦產。這漢時豫章郡開發度果然不高,當時的曆史記錄裏麵除了鄱陽縣出產黃金之外,竟然就沒有什麼別的礦產開發了。而且就連那黃金因為礦藏不多,開采方法又落後,采起來甚至不足以回本!

但聽了這個消息後,諸葛均一點都沒有泄氣。他前世的地理課本一翻開就是: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這話也不算吹的,每個省理論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礦產,資源的確豐富,不過按照後世那眾多的人頭一平均嘛……但如今可是漢末,中國人口那非但不多,甚至還很稀少。別說什麼計劃生育了,你就算鼓勵生育,可著勁兒地生,一時半會兒那也翻不過天去。而地底下的礦藏那還沒有經過後麵兩千年的開發利用,自然隻會更加豐富不會少。換句話說,理論上如今的漢朝土地下麵挖到寶藏的幾率可要比諸葛均那前世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