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英語競賽(2 / 2)

不考慮盟友之間的關係的話,從土耳其出兵其實是最佳的選擇,這樣可以不用去管黑海的1000多公裏的航程,相對於已經修通的3B鐵路,從土耳其那邊的陸路更加的穩定,又不存在什麼別的為,甚至在時效性上,在拿下了的基輔之後,就可以立刻出兵。

盟友不等於本國,同盟國雖然作戰在一起,可是很多方麵,都有不同,各國之間,都有獨特的視角,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麵說,目的和能力不同,現在的同盟國,基本上就是德國頂在前麵,獨立抵擋著英法美的壓力,甚至還有俄羅斯,如果不是中國幫忙,把俄羅斯的力量分擔一部分,早就出事了了。

可即便這樣,牽扯到了利益問題上麵,也容易出問題,隻要德國在土耳其出兵,未來巴庫的所有權,到底是歸屬於誰,還真的就說不清楚了,換成別的地方,德國吃點虧就吃點虧,可是巴庫卻關係到未來德國的戰略,伴隨著中國出口各種的汽車,石油問題開始從一種經濟資源的問題,變成了戰略安全的問題,德國國土之內沒有石油,這就會受製於人,雖然俄羅斯大膽的用走私來獲取利益,但是不控製在自己手中,畢竟太不靠譜了,最關鍵的是,石油還是一款不錯的出口產品,可以跟勞務輸出一樣,平抑跟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把這一件事情繼續的做下去。

以前的沒有人在意的經濟,開始越來越成為製約著戰爭進程的關鍵,德國不知道,如果沒有了從中國進口的各種的物資的話,他們的歐洲之戰,會打成什麼樣子。

其他的船,都在港口之中,在7月中旬,已經下水的4艘淺水重炮艦,還有其他下水的驅逐艦潛艇之類的,進行了一波基礎的海試。

最少有幾十艘戰艦,羅迪克帶來人員甚至連補充滿他們都不能,因為還有部分的士兵,留在波羅的海,他們會陸陸續的完成之後,前往這邊。

羅迪克主要測試的,就是淺水重炮艦,這個他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戰艦,大部分的人員都集中到這裏,關於淺水重炮艦的項目是最齊全的,不過海試剛剛開始就是說實在話的,淺水重炮艦在各方麵的表現都不是很好,在主力艦都已經保證22節,甚至更高的速度的前提下,14.5節的速度,簡直可以用龜速來形容,這樣的速度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了,哪怕羅迪克早就作好了,淺水重炮艦的速度不佳,還是被這個速度給鬱悶了一下,這個也太慢了點吧。

當然了,在之前舍爾的報告之中,甚至是中國人關於淺水重炮艦的介紹之中,速度從來都不是淺水重炮艦的重點,甚至慢一點還好,這樣可以裝上更多的裝甲,擁有更加強大的火炮,原來設計更慢,中國在動力領域的強大,生生的把設計上麵11.5左右的淺水重炮艦,給提升到了14.5節,甚至在國內,新的型號的淺水重炮艦,也擴大了,不是兩門主炮這樣的,而是類似於的主力艦一樣,擁有足夠多的火炮,簡直是比多炮塔聖物更加聖物的存在,不在選擇淺水重炮艦,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火力支援艦。

不再謀求水上的決戰型戰艦,而是增加火力配置,讓他擁有足夠的防空和對地攻擊能力,在噸位許可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向裏麵塞炮管,直接從雙聯的布置,進步到了3聯,4門三聯主炮,甚至極限5門主炮的前提下,這個火力支援艦的威力,就是武裝到了牙齒,甚至連速度上麵,也算是水準以上的,最少可以追的上一般的速度。

羅迪克一番嚐試之後,特別是親自看了淺水重炮艦的打靶,雙聯裝的15寸火炮,擁有足夠的威力,可以輕而易舉的打破堅固的防線,中國特製的炮台,在射速上麵,也是值得滿意的,這樣8艘船的話,艦隊對地攻擊的能力,一定會大大的提升的。

總之這一次的海試,有些毀譽參半,優點和缺點都足夠的明顯,從某種意義上麵說,他對於登陸作戰是有幫助的,可是使用麵太窄了,難道造出來這麼一個戰艦,就是為了那些登陸作戰,未來呢?他想不出來有多少使用的地方,不過海試已經完成,他除了布置繼續訓練之外,老老實實的把關於淺水重炮艦的評估,給遠在千裏之外的海軍部給發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