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測算的結果,10艘船往返於一次,就要被擊沉一艘,這個數字非常驚人,這是絕對的十分之一的擊沉數,往返一次北大西洋,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樣來說,基本上一年時間,所有往返於北大西洋的船舶,就會被擊沉了。巨大的商船損失,一直以來都是英美的痛,除了戰艦之外,幾乎全部的船台,都被商船占據,甚至為了商船,英美還飲鴆止渴,給中國下達了訂單,數量還相當的龐大。
明知道下達商船的訂單,會增加中國人的勢力,為未來解決中國設置障礙,可是如果不增加商船的數量,沒有足夠多的商船,往來於北大西洋航線,協約國就會立刻崩掉,那樣的損失更加無法承受。算上船,甚至是武器本身的損耗,這個價格還會飆升,哪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承受不了,如果美軍全部普及到了德國的軍火,那麼這個後勤壓力,會變成難以承受。明知道犧牲會非常的大,美國依然保持了現在的武器,比起戰爭開始的時間有所上升,卻保持了一個度,跟德國有一定的差別。
1:3這個傷亡比,美國人已經盡可能的努力了,可惜收效甚微,可是現在,法國提出的辦法,不是直接的打擊德國,消滅德國的有生力量,可是結果是一樣,美國不能夠達到德國的武裝水平,可是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可以讓德國武裝程度降低到德國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方法,卻是殊途同歸的,這樣的話,未來一樣可以戰勝德國,把損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之中。
法國人不但提出來的方法,還提出了一個大體的方案,不用太多人,用調集足夠多的軍隊,隻是調集一個偏師,30萬-50萬之間,就可以了,要知道,中東那邊,對方的布置也相當的薄弱。這個方法可行性不低,中東,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關係,英國在這裏有基礎,加上埃及,擁有進駐軍隊的基礎,相對而言,其他地方是在土耳其的控製之下,德國最多是幫助,無法直接駐兵,這樣的話,他們的對手,隻有土耳其。
土耳其是什麼,在俄土戰爭之中,連續失敗了許多次,一步步的被俄羅斯占據土地,現在的俄羅斯軍隊可是爛的可以,哪怕美國沒有經曆過一戰的部隊,都可以輕鬆的對付他們,更別說現在,經過了一戰洗禮,各方麵都加強了很多的軍隊。
法國提出來,美國非常感興趣,英國此時被牽扯到了海軍領域,陸軍隻是關注歐洲,聽說不用太多,就認下了10萬人,10萬人在一戰開始之前,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可一戰開始之後,成百萬成百萬的軍隊廝殺一起,每天的損失都是天文數字,10萬人,真的是偏得不能再偏的偏師了,對英國而言,完全無所謂。
基本認可了在中東開辟新的戰場,在目標選擇上麵,三國又產生了爭議,法國提出的想法有些激進,準備直接拿下巴士拉,徹底斷絕的德國的海上運輸。如果不選擇巴士拉作為突破口,哪怕攻占了巴格達,也隻是阻斷一點,除非把整個中東都給占據了,以中國人的施工能力,很快就可以由替代鐵路。事實上,它們並不知道,在伊拉克的北部確實有這麼一條鐵路,本身就是備用鐵路,隻是做了基礎工作,比如修建了一些鐵路橋,隧道之類,可是一旦開工,可以在一兩個月之中,見到成效。
法國人的目的很簡單,把中國拖下水,雖然有俄羅斯拖著中國,可俄羅斯的實力不怎麼樣,不但沒有消耗,反而讓中國更加強大,他還記著中南半島吃的虧,多好的一大片殖民地和糧食產地,就這麼的被中國給奪走了。
法國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卻發現英國和美國人,表情怪異的看著他,攻占巴士拉的作用,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巴士拉作為中東最大的港口,幾乎是同盟國海外的唯一通道了,攻占了巴士拉,截斷了德國在印度洋的出海口,憑借著英法之間艦隊優勢,加上印度,足以控製整個印度洋了。
如果說,巴士拉在德國人手中,英美肯定毫不猶豫的同意,可是巴士拉在中國人的手中,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要不要把中國拉入到世界大戰之中,成為了討論的重點,法國據理力爭,敘述著這樣做的好處,英美則沒有被法國的花言巧語所迷惑,整個會議,陷入到了僵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