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嗬嗬一笑繼續說道:“而“德治”主張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使人心地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此法雖好但卻寄托在人心向善之上,所以也不是治國之道的根本,隻可以輔助宣揚教化世人,最為關鍵的是除非為君者有堯舜禹湯之德,否則萬難做到。”
首座上的鄭玄讚同的微微點了點頭,大儒馬日磾也覺得自己這個師侄說的沒錯,這德治雖然好,但卻是萬難實現,更何況如今的靈帝,實在是...哎....,千言萬語在馬日磾心中化為一聲長歎。
接下來便要說到“人治”了,主張這方麵思想的陽翟名士胡昭與水鏡先生司馬微,雖然麵上怡然自得好似並沒設麼特殊表態,但心中卻依然對鄭玄這個徒弟是欣賞不已,見對方要說到自己所主張的思想便立刻十分注意起來。
張角說的興起也不囉嗦,接著說道:“至於“人治”可以說是一種賢人政治,這種政治的最大優點同時也是他最大的缺點,都是過於相信賢人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影響與感召,而過度於此便形成了“有治人,無治法”的極端“人治”思想,治理偌大的一個國家,豈能將全部得失片麵的寄托在人的身上,縱使出現了管仲樂毅之先賢,國家也僅是一時之興盛,若是賢者一亡,多則數十年少則數年之間,國家便會逐步走向沒落甚至消亡,所以國家興盛存亡之道不該取決於賢者。”
“好,好,好!”張角剛剛說完上座便有人連說三個好字,諸人一看原來是始終沉默寡言的水鏡先生司馬微,眾人見張角在完全否定了他“人治”思想的情況下,還能如此稱讚對方,真不愧被人稱為“好好先生”,司馬微笑著說道:“我遍觀天下名士,卻沒有一人如你一般膽略與見識,雖然你如今年紀尚輕,卻也稱得上真正的大賢良師之名,哈哈!”
張角得到對方的欣賞心裏也十分高興,心說你遍觀天下名士恐怕也找不出一人,像自己這般認為儒學完全不適合治國理念的人。
名滿天下的水鏡先生平生最推崇的就是賢人政治,否則他也不會先後向劉備推薦徐庶、諸葛亮和龐統等經天緯地的奇才,如今張角得到他的稱讚,其才學也就變相的等於得到了潁川士族的承認,這大賢良師之名也算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了,尤其是水鏡先生司馬微交際廣闊常常雲遊四方,他對自己欣賞的人經常時掛在嘴邊,如今被他認可的張角日後勢必會在士族之中名聲鵲起。
“是啊,德操兄說的沒錯,此子日後必是可造之材!”同樣對張角十分欣賞的還有陽翟名士胡昭這個未來司馬懿的老師。
在座眾人均是海內大儒,徒弟能被這些友人如此稱頌,身為老師的鄭玄雖然心態早已經十分平和,但卻也不僅心中欣喜自己當初的決定果然沒錯,就連一旁作為大師伯的馬日磾也覺得麵上有光,至於之前自己理念被否定一事早已經大度的丟在了腦後,真心的為自己這個師侄高興不已。
在座諸位裏卻唯獨有一人十分不喜,他就是大儒盧植,見張角將自己的“禮治”理念全盤否定,甚至認為說整個儒學都不適合治國,這實在是衝了老頭倔強的肺管子,不由得冷聲問道:“既然你說,“禮治”、“德治”、“人治”乃至整個儒學都不可以作為治國之主導,那麼在你心中又認為何種理念才適合作為國之基石呢?”
其他諸位大儒聽到老友盧植這麼一說,先是不喜暗說你這是幹什麼,這隻不過是一次各自學術上的探討,你又何必與一名滿打滿算僅有二十歲的年輕人較勁呢。雖然諸位大儒對盧植的倔強有些不快,但卻也十分想聽聽這個認為儒學不該作為國之主導的年輕人有什麼想法,好奇中又不禁有些期待。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