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儒雲集(1 / 2)

一場又一次牽扯到整個協約國和同盟國全部主力艦的海戰,如同雷聲大雨點小一樣,突然的爆發,也突然的結束,雙方的損失很小,協約國損失的多了一點,可是主力艦沒有損失,對於兩大集團來說,就不算怎麼的損失。

戰略的高度上麵,英國封鎖波羅的海的圖謀破滅了,卻也封鎖了一半,250萬枚水雷,分布在500平方公裏的海域之中,沒有封鎖住波羅的海,也差不多了,最少說意圖是達到了,以後的船隻和通航,再也不可能如同之前那麼的順暢,甚至要冒著被水雷碰到的危險。

原定舍爾艦隊的動作,比如借助著舍爾艦隊的強大,對英國海軍進行騷擾,遊擊的行動,在水雷掃除一部分之前,是不可能隨便的出現的。主力艦隊一般都是由各種艦隊護衛在其中,一般中水雷的幾率很低,可是誰能保證一定不會中,舍爾艦隊已經展現出了他的實力,強橫的攻擊艦隊,之前西北給出的造價,海軍部捏著鼻子認下來,畢竟是從歸還青島賠償之中拿出來。

可是現在看來,西北生產的戰列艦,絕對值這個價格,在回歸的戰役之中,簡直是閃亮無比,公海艦隊的戰艦,哪怕是新銳的巴伐利亞級,失去了,都有的補償,幻想級和獵戶座改,真的沉了一兩艘,絕對會心疼,海軍部不保證的有沒有這個資金,再購買幾艘,哪怕他再強大,也太貴了。

慈不掌兵,可明知道幾百萬的水雷,沒有清繳,就讓主力艦出去,那就不是嚴了,那是笨蛋,真的損失了,不知道要掀起多麼大的波瀾。哪怕還有一半出口,誰都知道,洋流是會移動,水雷會跟著洋流漂浮,天知道會漂浮到哪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中,雙方爭奪的焦點,恐怕還落到波羅的海海口,那就是掃雷艇和布雷艇之間的爭奪了,主力艦一般都不會出動。

一場由英國發起的海上決戰,因為雙方的克製,暫時進入到了相持階段,不但是海上的相持,還有陸地上的相持,歐戰進入到了新的篇章,這種相持,是以前戰爭從來不曾出現過的。

時間已經進入到1914年的12月份了,從1913年歐戰爆發到現在,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如果說,在歐戰發生的前期,雙方還抱著速勝的想法的話,在這一年的時間之中,速勝對方的想法,基本上都已經破產了,海軍,陸軍,甚至是飛艇部隊,雙方激烈的戰鬥打了一場又一場,德國方麵占據大量的優勢,可是協約國的韌性相當的強,美國的加入,給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底蘊,沒有辦法速勝的話,就隻有回歸到常規上麵,用無數生命,換取微不足道的一點點的優勢,這中間,德國在陸上,借助著斯麗芬計劃獲得的優勢,大到了無法扭轉。

一年的戰爭,讓協約國和同盟國都發現,這個戰爭速勝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接下來,就是一場持久戰的,用人命,用資源,用各方麵的東西來拚,遠不是原來的那麼簡單了,他們除了原有的作戰方法,開始尋找別的方法。

這一次的強行推動,讓艦隊冒險壓製德國,促成了舍爾艦隊的回歸,看起來隻是英國從海軍方麵的嚐試,結果最終失敗了,但是這個失敗不是英國的設計不夠強大,是舍爾艦隊戰鬥力遠遠超過想象。從陸軍轉到海軍,這何嚐不是英國想到的其他方法,陸軍的拚殺,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加上協約國根本不占上風,從這個意義上麵,海軍是另辟蹊徑。

接下來的歐戰,一定是全方位的,全麵的戰爭,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不一定是戰鬥力上麵的壓倒,需要在各個方麵做好準備,有的甚至是另辟蹊徑。

依靠著單獨一個國家的力量,未必可以推行,經過了英國外交官的斡旋,在1914年的年底,一場規模空前的會議,在倫敦開幕,倫敦聯軍指揮部,美國,法國,英國的高層集中到一起,最少也是上將一級,甚至是主要軍事領導人,在軍方上麵,已經算的上是最高的了,他們之間的討論,直接決定未來一年的戰局的發展。

協約國不止英法美,英法美俄日,算的上是協約國主要國家,可在英法美看來,別的國家就沒有必要招呼了,日本不用說了,不但遠在亞洲,實力上,也二流三流,跟意大利差不多是同樣一個檔次,實力上根本無法跟歐洲國家相提並論的。在歐洲還有一個重要的國家俄羅斯,在協約國的眼裏,俄羅斯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