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錢(下)(2 / 2)

因此,在實際征收稅銀的時候,老百姓還要多交一些銀子,這些多交的稅銀稱為火耗銀。因為明朝時期官員的俸祿很少,因此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往往大於實際“火耗”,這其中的差額就歸官員了。到了清朝,官員們沿用了這種做法。又因為具體征收多少火耗由地方官員自定,因此火耗不斷加重,數倍於正賦。雖然順治、康熙年間也多次發過禁令,但因為官員俸祿太低,火耗銀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官員們俸祿的有效補充,因此禁無可禁。到如今已成為官場上默認的潛規則。

如果要鑄造銀幣,那麼火耗銀自然就不存在了。這就意味著必將得罪所有的大清的地方官員。

陳廷敬雖然清正,但他能做到戶部尚書,自然也不是二愣子。決不會去做這種和所有官員叫板的事。於是他佯作思索狀。

而一旁的王掞腦子沒有陳廷敬轉的快,見陳廷敬不說話,急了,脫口而出:“銅鑄成銅錢雖然朝廷麻煩些,但百姓使用起來不需考慮成色、重量的問題,比之如金、銀一樣自由流通或者僅僅製成錠,要方便快捷的多。”

王掞的話還沒說完,陳廷敬的臉都黑了。這個老夫子,不知不覺成了九阿哥的托了。

果然胤禟笑眯眯的說道:“王大人說的對極了。我大清如今主幣雖然是白銀,但鑄錢卻唯有銅幣。金、銀雖然都可流通,但由於它們存在成色、重量等等問題,在實際使用中非常麻煩。成色的鑒定更是麻煩,即便是戶部的老吏員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準確的鑒定成色,何況普通人呢?至於那些零碎的銀子給百姓們每年帶來的損失更是巨大。朝廷鑄造銀錠,不但沒有給百姓帶來方便,反而給百姓帶來了麻煩以及火耗的沉重負擔。因此,兒臣懇請皇阿瑪停鑄銀錠,改鑄銀幣。”

這話一說,所有的大臣們都傻了眼。他們雖然都不是地方大員,火耗銀沒有他們的份。但是誰在官場上沒有親朋好友、沒有學生弟子?甚至不少人每年都能得到各地官員們送來的“孝敬”。鑄造銀幣,這就等於挖掉了所有地方官員心頭上一塊大肉。而且這塊肉和一般的貪汙受賄可不同,它可已經是如今連皇帝都心中已經默認的官場潛規則了。這九阿哥的膽子也太大了。一回朝就和所有的地方官對上了!膽大包天似乎已不足以形容他的魄力或者傻氣了?

王掞這位老夫子更是呆立當場。

…………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