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兄弟相遇(1 / 2)

漢宮西苑,三千女子,鶯鶯燕燕,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嫣然,美目流轉,百媚千嬌!

這些女子盡皆妙齡,最大者不過雙九年華!一個個身著彩紗,若隱若無透露著美妙的胴體,脈脈含情,楚楚動人!

“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漢靈帝望著成群美女,喜笑顏開!

“十常侍”操縱權政,漢靈帝尊張讓為父,呼趙忠為母!

宦官專權,朝政一日不如一日,以至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十室九空,路有死骨!

。。。。。。

河北省南部巨鹿郡,有兄弟三人,分別名為張角、張寶、張梁。

張角本是個秀才,頗有才學,可惜宦官當道,賣官鬻爵,他自恃清高,不願同流合汙,所以屢考不中!

張角心灰意冷,在巨鹿以采藥為生,時常救濟百姓,在當地也落了個好名聲。

善有善報,這一日,張角入山采藥,遠遠的瞧見一老人,在這山間常有野獸出沒,忙上去詢問:“老人家,山中危險,快快回家去吧!”

那老人撫須長笑,道:“我是南華仙翁,素聞張公子仁善,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張角再看那老者,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周身仙氣繚繞,慌忙拜倒,口中呼道:“老神仙在上,如今天下大亂,還肯請老神仙賜下救世仙法。”

老者掐指一算,仰天長歎!

張角聽老者歎息,以為老者不願傳授仙法,慌忙再拜。

那老者扶起張角,說道:“你且隨我來。”

張角起身,跟隨老者身後,七拐八拐,來到一山洞中。

那老者說道:“這裏是我的修行之所,我即將遠遊,埋天書三卷於洞中大石之下,留給有緣人,待我走後,你可挖出習之,定能普救世人。”

張角拜倒言謝,那老者已經化成一道清風離去。

洞中仍然回響著老者留下的話:“天書三卷名為《太平要術》,你得到之後,要代天宣化世人,若有邪心,必遭天劫!”

老者的話聲音並不大,也不震懾人心,偏偏讓張角驚出了一身冷汗!

張角依老者之言搬開大石,大石之下,是三冊竹簡。

太平要術分三份,一卷是醫經,能醫治天下百病;一份道術,能呼風喚雨,移山倒海;一份仙引,教人長生之法。

張角得了這太平要術,心想:我采藥為生,深知醫者能醫病,卻救不了國家,人活在世上,精彩數十年就夠了,要這長生之法,又有什麼用?今日得遇神仙,已經是千年奇遇,我隻取道術一卷,不敢再有所貪求!

當即將道術一卷收入懷中,另兩卷重新放好,壓上大石,又跪下磕頭,這才離去。

張角得了這卷天書,日夜練習,終於能夠呼風喚雨,為自己取了道號,名為“太平道人”。

當時瘟疫流行,張角遊曆天下,散施符水,治病救人,道術越加精深,人們誇讚他為“大賢良師”。

張角廣收門徒,親傳弟子五百多人,個個能畫符念咒,他命令徒弟雲遊四方,救濟世人,追隨者越來越多。

眼見時機成熟,張角高舉黃旗,說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本來約在甲子舉事,張角的一個徒弟,叫唐周,將張角預謀叛變的事告發,張角得知舉事之事已經敗露,星夜舉兵造反,自稱為“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並對天下百姓說:“大漢的氣運已將結束,有賢能的人已經應世而出。你們都應該順從天意,合乎正道,來享受以後的太平生活。”

張角帶頭起義,四方百姓,頭裹黃巾,願意跟隨張角造反的人竟有五十萬之多!

義軍聲勢浩大,所到之處,殺官濟民!朝廷軍官望風而靡。大將軍何進慌忙奏請靈帝降下詔令,命各處做好防禦的準備,消滅黃巾軍,為朝廷立功!

中郎將盧植、黃埔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伐而來。

。。。。。。

張角一軍,浩浩蕩蕩,來到幽州分界處。

幽州太守劉焉,江夏竟陵人,漢魯恭王的後代。

劉焉聽聞張角來犯,叫來校尉鄒靖商議。

鄒靖說道:“反賊聲勢浩大,我們人數太少,大人應該速速召集人馬,擴展軍隊,才能夠應對敵軍。”

劉焉覺得有道理,就寫了榜文招募義兵。

榜文下發到涿縣,一人見了榜文,不住的感慨歎息。

忽聽身後有人厲聲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怎麼在這兒唉聲歎氣!”

那歎氣之人回過身來,打量身後之人,這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額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歎氣之人瞧他形貌異常,問他姓名。

那人說道:“我姓張,名飛,字翼德。世代都住在這裏,家中有些良田,靠賣酒殺豬過日子,就喜歡結交天下的豪傑。我自幼習武,就想拿這有用之軀報效國家!剛才見你看著榜文歎息,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