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歲月的童話》裏有這樣一句台詞:“童年是一首憂鬱的詩,赤誠卻不明媚,美麗而不美好,有時甚至是羞於見人的,卻讓每個人流連忘返。”
童年時代的我拚了命地想要快點長大,想要成為一個可以賺很多錢,買很多零食,不用去上學,不用做作業,不用被父母約束的大人。
可真正長大後,我才發現,最珍貴的時光是童年,可惜我們都再也回不去。
時間回到好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皮膚被夏天的烈日曬得黑黢黢,紮著兩個羊角辮坐在院子裏的老杏樹下吃一毛錢一根的白糖冰棍。
正午的陽光透過濃密的樹葉縫隙漏下來,變成一顆顆跳躍的星星。
我大口大口地舔著手裏的冰棍,卻還是沒能趕上冰棍融化的速度。一大滴糖水掉在了地上,我一著急,張大嘴兩三口就吃完了剩下的冰棍,由於吃得太快,滿嘴的碎冰凍得我腦仁疼。
我媽端著一盤桃子走出來,一看見我就皺起眉頭:“琪琪,你又偷吃冰棍了?!”她特意加重語氣強調了那個“又”字。
“天氣太熱了嘛。”我笑嘻嘻地抓起一隻桃子就往嘴裏塞。
“還沒洗呢!”我媽怒斥道。
“不幹不淨,吃了沒病嘛。”我邊說邊抓起衣角擦了擦桃毛,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甜!
我媽瞪了我一眼,“這都跟誰學的?吃完了拉肚子我可沒錢給你治。”
我滿足地吞下一口桃子,眯著眼睛望向遠處,金色的麥田一直延伸到了青山腳下,伴著夏日的微風輕輕湧動,一浪蓋過一浪。
2.
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鄉下度過的。每年芒種,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會挎上小籃子,背一壺涼白開,浩浩蕩蕩地奔赴麥田。
看到剛收割過的麥田就跑過去“掃蕩”一番,等到小籃子再也裝不下時,我們這些美少女戰士便爬上高高的麥秸垛,掏出兜裏的西紅柿美滋滋地吃起來。
那時候家門口的馬路上總有幾個商販騎著三輪車大聲吆喝:“收麥子嘍!收麥子換西瓜哎!”
我們這些嘴饞的小孩子自然不能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吃零嘴的機會。況且這是個既節約糧食,又彰顯勞動精神,還能一飽口福的好事情。
“琪琪,咱倆合夥唄!”坐在我旁邊的招娣推了推我的胳膊小聲說。
“什麼意思?”我咽下一口西紅柿,看著招娣嘴角粘上的紅色汁液。
“我算了一下,咱倆的麥子加到一起就夠五斤啦!可以換一整個大西瓜!”招娣掰著手指頭有些興奮地說。
“好啊!”我丟掉西紅柿蒂,忍不住伸手揩掉了招娣嘴角的西紅柿汁液。
第二天,我們倆把撿到的麥穗彙到一起,如願以償換來了一個綠皮大西瓜。
遠山邊上的夕陽一點點落下去,我和招娣坐在家門口的小板凳上,各自抱著半個西瓜,握著不鏽鋼勺子順著西瓜邊緣一點點挖著吃,直到蚊子都跑出來叮人。
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西瓜,每一口都甜到了心底。
等到我上小學四年級時,語文課上學到一副很有名的畫:法國大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繪於1857年的《拾穗者》,我覺得這畫簡直就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嘛,或者說我們就是東方版的《拾穗者》。
3.
麥田帶給我們的快樂不止於此。
從四月中旬開始,無限延伸的綠色麥田成了最好的捉迷藏基地。每天傍晚一放學,我們幾個小夥伴來不及放下書包,就奔到山坡上的麥田裏,雙手枕在腦後,圍成一個半圓,安靜地看著天邊漸漸落下的雲彩,看著燕子銜泥,看著夜晚的星星和月亮慢慢從雲朵後麵探出腦袋來。
是誰說的幸福的背麵就是痛苦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