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障礙已滅,武則天終於到達了人生的頂峰!縱然她有過一些過錯,但如果僅僅看這個結局,她的能力豈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很難有人可與之相匹敵!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已經六十七歲的武則天終於完成了畢生之願,正式登上了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她把“大唐王朝”改成了“大周王朝”,進行了徹底的改朝換代。幾日後,武則天加尊號為“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這一事件史稱“武周革命”。
經過了無數的磨難與奮鬥,她終於登上了帝位,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或許在問鼎最高權力的過程中,武則天有著許多為後人所不齒的行為,但從她後來的執政結果來看,她應該算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了。
在武則天執政期間,她一直對朝廷製度以及執政天下的方案不斷地進行著改變與嚐試。在政治上,她不計門第,能夠破格用人,在經濟上注意恢複和發展生產,整個社會又一次出現了與太宗貞觀年間相仿的盛世。從這個角度上看,她是很有政治作為的。但在朝廷中,她卻開始大力培植武氏集團,同時繼續迫害李氏家族。她甚至把繼承者也欲選定在自己的侄子身上,以求讓武氏族人能夠永遠執掌江山。可是此時,宰相狄仁傑與李昭德卻向她奏道,姑侄與母子哪個更親呢?
武則天聞之,感覺很有道理。若侄子繼位,將來其後世人如何會敬自己為祖先?而若兒子繼位,自己卻仍然能夠將名字刻在祖宗靈位上。於是,她改變了主意,決定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登上高位,心中反而有些空虛,便找來了兩個男寵,即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來供她得到生理上的滿足。當她不斷地告誡自己的兒女與武氏族人要和睦相處時,她的這兩個男寵卻因受寵,在朝中為所欲為,飛揚跋扈,終於引起了朝臣的不滿。於是在不久後又一次引起了一場大風波,讓曆史又一次發生了變更。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朝臣發動了一場政變,他們擁護著太子李顯,以非常快的速度擒住了張氏兄弟,並將其處死。接下來,已經身染疾病的武則天在她統治了十五年後終於被趕下了皇位,被囚於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眾臣一起擁護太子李顯重新登基為帝。中宗皇帝又一次走上了帝位,心中感慨萬千,他感謝母親又一次立自己為太子,便為母親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作為對母親的回報與慰藉。
沒過多久,武則天便死在了上陽宮中。臨終前,她仿佛改變了對往事的許多看法,她認為自己更適合做一個皇後,而不是皇帝,所以改稱中宗賜給自己的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後”。同時,她將一生中被她害死的忠臣義士全部赦免,為他們澄清了過往。於是,她便靜靜地在上陽宮中的仙居殿逝去了。雖然有些淒涼,卻也了無遺憾。她在枕畔留下一紙遺詔記錄了她棄世之前的某種含混不清的願望:請不要將我看成皇帝吧,我隻不過是一個皇後而已。
武則天遺言稱,她欲與唐高宗合葬在乾陵,中宗滿足了她的要求。但她卻提出,她墓前的碑不要寫字,這個奇怪的現象讓後人議論紛紛。或許,她所做的一切自己雖然感到滿足了,但她卻更希望她的一切功過是非由後人來評價。於是,一座“無字碑”便這樣在風雨中矗立了一千多年。而不同時期的人,卻給予了她不同的評價。
★人物點評
秦始皇是曆史上第一個皇帝,而武則天則是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女人稱帝,因此,她無疑成了曆史上最著名的後宮人物。在男權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作為一個女人,當她走上帝位之時,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引起軒然之波。於是,作為女人的她,功過哪個更大,就成了曆史爭議的焦點。
武則天是曆史上最有爭議的後宮人物。她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其實究其根本,不過因為她是一個女人。所謂“女人”,我們今天倒沒有這樣的偏見,但在那個時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如果武則天是男兒身,又出生在皇族,以她的能力,肯定會成為一代英傑,甚至會成為太宗那樣的聖明帝君。可是因為她是女人,世人是無法接受這樣一種現實的,她即使做得再好,也總會有人想辦法去反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