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縮小出意外後野外趣聞(1 / 1)

2145年凱德拉赫教授與助手麥東博士對縮蛭(蛞蝓的變異體)進行23681次電擊實驗後,發現縮蛭在接受特定電壓和電擊頻率時,縮蛭會急劇縮小,並釋放一種電磁波,此電磁波被命名為凱德拉赫電波。凱德拉赫電波在照射縮蛭後會使之脫水縮小,但對其它動植物無效。同年,麥東博士在轉存電波的數字化數據時,突發停電,造成電波數據小部分缺失,並發現缺失後的模擬電波能使縮蛭縮小且為非脫水狀態,身體機能正常運轉,但持續幾分鍾後便會恢複原狀。再經過多次實驗,分別對爬行類、飛禽類、哺乳類,對蕨類、喬木類、裸子類、藻類、藍藻類、細菌、地衣等各種動植物進行測試,發現電波在照射大部動植物後能使其短暫縮小,唯獨對黑猩猩造成永久縮小百倍,甚至可正常繁衍後代,並維持相應的縮小比例,成為全新的物種——小黑猩。凱德拉赫教授將此電波被命名為縮小光波。

2182年,凱德拉赫電波第一次在人類身上實驗,並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縮小人——斯莫伊德。他身高1.8cm,生活在一個豪華的“別墅”中,屋內的配套應有盡有。他坐在一張舒適的大紅沙發上,盤著二郎腿,高舉手中的紅酒杯,滿臉笑容。

2183年,一篇名為《論人類縮小的必要性》論文轟遍全球。其指出,在人類生存資源極度緊張的今天,縮小全人類後,全球資源將變得非常富裕。隨後有人提出異議《縮小全人類不可取》,其指出縮小後的人類是非常脆弱的,將全人類縮小會是一個毀滅性的決定。但可考慮隻縮小一部分人類,縮小的人類可以製作與生產更多精密的元件,作為回報未縮小的人類應當保護已縮小的。

2188年,世界各國達成一致目標,10年內在世界各國配套縮人人生活的空間,並出具一係列保護縮小人相關法律法規的草案初稿,確保縮小人能與正常人的權利平等,甚至小人的權利應當適當地高於正常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擔心會出現在電影裏縮小人中所提及的權利問題。

2193年,基建強國華國,率先於魔都建造占地十平方公裏(相當於正常人十萬平方公裏)的小人城——天都,相關生活設施應有盡有。隨後各大強國也紛紛完成小人城的建設,所有小人城統稱為小域,原來的世界被稱為大域。先後頒布了《縮小人類保護法》、《人類平等公約》及相關法律法規。並發布以凱德拉赫教授命名的貨幣——凱德拉赫幣(簡稱赫幣,或俗稱為小幣,單位為赫),成為縮小人類的通用貨幣。大域的貨幣仍保留其原來的多樣性,小域的人們習慣性統稱其為大幣。大幣包括華幣、米幣、島幣、棒幣等等,由於華幣彙率最為穩定,小域的人們在大幣選擇上更願意選擇華幣,且有人親切地將華幣單位稱之為華子。

2196年,頒布了《國家重要資源交易法》,其中明確指出,小域產出的一切精密元件,不得由個人私下交易,違者終身監禁。杜絕部分大家族在小域生產精密元件並轉由家族於外麵出售獲得大幣,以此獲得暴利的行為。但極大誘惑麵前,依舊有人鋌而走險,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206年,全球已有60%以上的人類入住小域,且在相關激勵政策下,還有更多人願意成為縮小人。隨著縮小人數量的急劇增長,小域的通貨膨脹明顯。由原來1華子兌換100小幣,縮小為1華子兌換81小幣。為了控製住局麵,世界各國投票決定,定於2206年底未完成申報的人類,將不再提供轉化通道,從此正常人類再也無法成為縮小人。並將縮小電波的數據分成16段數據,存入16個國家的數據庫中,永久封存,摧毀所有轉化設備。成為縮小人確實很誘人,比方按彙率1比80算,正常1個人1天用30華子開銷,縮小後,30華子兌2400小幣在小域能用80天。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黑市中仍然有轉化渠道,而且越來越專業。有記者猜測,這個黑色產業鏈條內必然存在官方的人員參與,但後來那記者便失蹤了。

2210年,天都的精密元件年產首次突破十億。由於全球小域精密元件的大量生產,人類在各大領域的研究均有建樹。其中計算機算力有質的飛躍,人工智能的發展如雨後春筍般飛快發展,航天航空、生物醫學、激光核能等等各領域都飛速發展。特別是昆蟲神經控製芯片的問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誕生出各種各樣的昆蟲控製模組。

2214年,寵物昆蟲、坐騎昆蟲、苦力昆蟲等一係列昆蟲成為小域最暢銷的產品。平均每戶人家中就有兩隻昆蟲。按昆蟲稀有度、功能、壽命、活力、顏值等因素差異,由低到高被分為10階,價格也有很大差異。同時,昆蟲被應用於各行各業,成為小域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域的人們,則更多利用昆蟲在間諜和武器領域。

。您提供大神鷹瞵的原來縮小光波是遠古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