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4月3日這天, 天氣晴朗,豔陽高照。
餘思雅和向廠長帶著人守在火車站的3號站台旁, 身後還跟著一群人, 有來搬運機器的職工,還有媒體的記者,甚至還有幾個相關部門的幹部。
畢竟這是改革開放以來, 省城第一次大規模從海外進口機器。
列車原本預計的抵達時間是上午十點, 雖然最近沒什麼自然災害,但晚點幾乎是這個時代列車的特色了。
最後列車還是晚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緩緩駛入站內, 停了下來。
過了兩分鍾, 列車的門慢慢打開, 穿著一身白色長袖襯衣的田主任出現在了門口。
向廠長三步並兩步, 快步上前, 兩隻手激動地握住田主任的手說:“老田, 辛苦了,歡迎回家!”
田主任看到家鄉人也極其激動,伸手給了向廠長一個擁抱。
九個月不見, 他瘦了一大圈, 不過精神非常好。
等兩人鬆開, 餘思雅才上前, 笑著伸出手:“田主任, 歡迎回國,謝謝你!”
田主任連忙擺手:“我該謝謝餘總你, 這趟出去讓我出去長了不少見識。”
餘思雅笑了笑, 側身說:“田主任, 看看誰來了?”
田主任順著她的視線望過去,看到妻子捧著一束鮮花, 淚盈盈地望著他。
田主任怔了怔,飛快地跑了過去,不顧這麼多人在場,熱情地抱著老婆:“阿蘭,我回來了!”
孟蘭有點不好意思,推開他,將花塞到他懷裏,然後擦了擦眼淚:“回來就好,媽在家做你最喜歡吃的醬肘子。”
“嗯,我可真懷念咱們家裏的菜啊,那些日本人愛吃什麼生魚片,老貴了,我可吃不習慣。”田主任歡喜地看著妻子,抱怨道。
孟蘭嗔了他一眼:“讓你去學習的,又不是讓你去吃飯的!”
田主任嘿嘿笑了笑,想起自己的任務,將花還給了妻子:“你先回家吧,我得去指揮他們搬機器,別把機器弄壞了,這東西可貴了。”
說完也不等孟蘭回答,自己就急匆匆地跑了過去,心疼地說:“小心點,輕點,都是嶄新的機器,別磨壞了,對,就這樣搬下來,放推車上,對,千萬別磕到了……”
其實機器都包得嚴嚴實實的,外麵有一層透明的塑料紙,塑料紙裏麵是硬紙板,包得非常好,搬運過程中應該不至於將機器碰壞。
可田主任就是很緊張,一路跟著跑上跑下,指揮工人們搬運貨物,一趟又一趟,不知疲倦。
這些隻有他才懂,其他人也不清楚,幫不上忙,隻能在一旁打下手。
車子陸續將機器運走然後又回來運輸新的機器,忙活到快一點,機器才全搬走,田主任也熱出了滿頭的汗水。
餘思雅上前招呼道:“田主任辛苦了,廠子裏已經準備好了飯菜,咱們先過去吃飯,休息一會兒。”
一行人坐上車子去了火腿腸加工廠。
廠子已經初見雛形,像模像樣了,後麵還有部分地方在施工,但廠房和食堂已經完工了。
林紅旗熱情地迎了出來笑道:“各位領導,裏麵請,大家辛苦了,先吃飯。”
因為還沒正式開工,食堂裏沒有其他人,隻有四張桌子上擺滿了飯菜。
忙到這個點才吃飯,大家都餓了,坐下寒暄了兩句就開始吃飯。
飯後,餘思雅體貼地說道:“田主任這麼遠回來,辛苦了,你今天先回去休息吧,機器的事過兩天再說。”
田主任聽了這話,立即擺手:“不用,我今天下午先安裝一台出來。”
剛才向廠長已經悄悄跟他說過了,省報和電視台的記者以及相關部門的領導都來了。就等著機器亮相呢,可除了他誰也不會安裝整條的生產線,所以這會兒誰都能先走,就他不能走。
餘思雅也很想看看這幾十萬一套的機器長什麼樣子,見田主任精神還好便沒有攔著:“那咱們去車間吧。”
到了生產車間,機械廠的技術工打下手,按照田主任的機器先將一套生產線的部件找了出來。接著田主任開始安裝,他動作很熟練,對機器的構造和各種零件都極為熟悉,應該是下過苦功夫的。
可要組裝一套生產線出來還是非常耗時耗力。
花了三個多小時,田主任才裝好了一套火腿腸生產線。蹭亮的機器像一個鋼鐵巨人一樣矗立在生產車間,占地好幾十平米。
田主任興奮地給大家講解這台機器的功能:“咱們以前生產火腿腸,需要先將肉放在機器裏打碎,然後把打碎的肉跟澱粉、調料一塊放進攪拌機,混合勻了再……但現在這套生產線完全省去了中間的環節,從這裏將肉放進去,這邊是放調料的位置,可以調整比例,這裏是罐裝高溫消毒,然後從這裏出來的就直接是火腿腸了。這套機器能夠省去中間的很多人工環節,減少浪費,而且減少了加工過程中的人工汙染,更幹淨衛生。這一套機器的生產效率是以前機器的好幾倍,而且能少用一半以上的人工。”
這效果疊加起來,生產效率提高了差不多十來倍。雖然一套生產線很貴,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劃算的。
等田主任講完,周圍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餘思雅笑著說:“現在就讓田主任帶領咱們大家用新機器生產一批火腿腸試試。”
她給林紅旗使了使眼色。
林紅旗立即帶著工人先將機器清洗了一遍,然後將一定比例的豬肉和澱粉、添加劑、調料放置在田主任指的位置,開啟了機器。
轟鳴的聲音響起,機器緩緩動了起來,解凍的豬肉順著機器進入各個加工環節,最後罐裝成一條條漲鼓鼓的火腿腸經過高溫蒸煮消毒,再出來就一根根的火腿腸了,等冷卻幹燥處理後,這批火腿腸就可以裝箱出售了。
大家親眼見證了火腿腸的生產過程,大呼神奇。
“這國外的機器就是好,一會兒就把火腿腸生產好了,太快了,而且整條生產線不需要太多的人。”旁觀的人忍不住感慨。
其他人可能隻是看熱鬧,但對機械廠的人來說,這套生產線遠遠超過他們廠子現有的技術水平。好幾個技術員眼睛都看直了,舍不得挪眼。
向廠長更是感歎:“餘總,我算是明白你為什麼要花大價錢讓田主任出國了。這外國人生產的機器就是比咱們的好啊!”
雖說他們也能將生產的步驟拆解開來,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環節,做出相應的小機器,一樣能生產火腿腸,但這不一樣的。
同樣的機器,人家一小時生產的量能頂他們大半天的。而且中間不需要人工將材料搬運投放進其他機器,省卻了好幾個人工環節,不但節省了人力,而且減少了生產環節中原材料的浪費和汙染。現在的生產線將材料丟進去,生產出來的就是火腿腸了,隻要保證肉質幹淨,其他配料幹淨就行了。可要中間分成小環節加工,就避免不了手多次接觸食材,更換容器等,相對來說還是大機器,程序化生產更衛生。
餘思雅點頭:“是啊,就是機器貴了點。接下來就看田主任什麼時候能夠仿造這個機器了,等你們將火腿腸生產線國產化,第一批先給我們廠。”
向廠長笑嗬嗬地說:“這是當然。以後學習、研發這款機器還少不得要到你們廠子裏來學習參觀呢,餘總多幫幫忙啊!”
“這是自然。”餘思雅回頭,跟向廠長相視一笑。
說話的時間,火腿腸冷卻了,林紅旗帶著人抱著一筐火腿腸過來,挨個每人一根:“請領導們嚐嚐我們的新品豬肉火腿腸,給咱們提提意見。”
這是第一批用進口的機器生產的豬肉火腿腸,非常有意義,在座的領導、職工們都剝開了火腿腸的外衣,放進嘴裏咬了一口。
向廠長第一個說道:“這豬肉的火腿腸果然比鴨肉的好吃,味道鮮美有彈性,肉太嫩了!”
在這個物質貧乏的年代,火腿腸給人帶來的味蕾衝擊遠超想象。
“好吃,比我老娘做的紅燒肉都香!”一個老師傅吞下了嘴裏的火腿腸,剩下的舍不得吃了,將塑料紙扯上去,重新包好火腿腸,準備帶回去給家裏人也嚐嚐。
跟他一樣想法的人不少。物質的貧窮讓大家對各種食物特別珍惜,在外麵吃到點什麼好吃的都會想著帶回去給家裏人嚐鮮。
餘思雅見到這一幕,輕輕衝林紅旗招了招手,然後附在她耳朵邊低語了兩句。
林紅旗馬上帶著工人將剛生產的火腿腸用紙包了起來,兩根一包,上麵用繩子捆著。
等大家走的時候,她端著包好的火腿腸笑盈盈地送客,每人一份:“這位同誌辛苦了。咱們廠子裏生產的第一批火腿腸請大家帶回去嚐個鮮,要是覺得好吃,等我們正式推出清河火腿腸,還請大家多多關照。”
她話說得好聽,每個人都有一份,量也不大,價格不貴,拿了也沒心理負擔。見大部分人都拿了,哪怕有不好意思的也跟著將火腿腸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