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初七就納悶了,“我叔叔們要去做工你不嫌丟人?不嫌冷不嫌遭罪?”
這什麼邏輯?
楊氏忙解釋道:“你這孩子!不懂你奶奶的一片仁善之心,她是怕娘和你幾個嬸嬸受罪呢!但你叔叔們,你奶卻是覺得無礙。”
初七一聽明白了,她有些意外,誠心誠意的誇獎道:“奶奶,你真是個好婆婆!”
老太太就有些得意,“那是自然,不說別的,隻說這村裏,再沒有旁的婆婆比你奶奶我還要對兒媳婦好的。”
她就笑著豎大拇指,同時心裏吐槽一句:之前那個冷言冷語對兒媳婦的老太太也不知道是哪個?
其實老太太就是刀子嘴,但心眼不壞,眼下家裏有事兒媳婦們又沒讓她失望,她自然也樂意對她們更好一些,家裏也更和睦一些。
初七就指了幾個叔叔:“那好辦啊!做啥吃食在家裏讓嬸嬸們做好了,再讓叔叔們拉到縣裏一熱就好了,他們還好受些累,還能加熱不至於太冷,又能賺錢,一舉兩得多好啊!”
老太太就歎氣:“你這孩子想得太簡單了,做吃食,那是個人就會,能做出啥花來?何況不說旁人,就是你奶奶我,我去縣裏寧願自己帶個餅子啃,也不願意多花錢。鄉下人,就算冬天要進城買東西賣東西,那也是能省的省能花的花。”
就騎自行車去酒吧唄!
程初七懂,不過她還是道:“奶奶你不願意花幾文買個熱包子熱湯熱麵啥的。那你們呢?反正要是我,我肯定買,熱乎乎的驅走一身的寒冷,身體和胃裏都暖和和的,然後又不貴,吃完接著再逛或者再賣東西,多好啊!”
程三猶豫著,“我也會買碗熱湯麵。”
連一向勤儉的程三都這樣說,何況她其他幾個兒子了,老太太看了一圈,發現除了自己,竟然沒有人不願意。
她就沉思著,“可賣啥呢?要是本錢大了就不劃算了。”
家裏人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起來。
程初七覺得自己的作用就到這為止。
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何況程家這麼多人。
很快就商量妥了,牛氏道:“熱湯麵,熱餛飩,把豬大骨砸碎了熬湯,熱熱乎乎的來上一碗,肯定得勁!”
楊氏說:“也可以隻賣熱乎乎的湯,少放些油和鹽,一文錢一碗就好。有那不舍得吃飯的鄉親們,可以就著熱湯吃自己帶的餅,也是好的。”
程家人都點頭覺得這樣好。
程初七就真心的讚了句:“咱們家人都心善!好人有好報,就衝咱們家這股齊心勁,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既決定了,就幹起來,楊氏賣首飾還剩幾兩銀子,省著用是夠了的。
程四和程五負責采買大鍋,訂做木盆、木碗和筷子,租攤位等,程三帶著三個長工去打柴,都是些要煮的,這柴禾是不能少的。程六則和雲輝走家串戶的收白菜和蘿卜,自家有但隻是夠吃,要拿出去賣就不夠了。
女人們則在一切備齊之後,在家裏和麵做準備。家裏有麵板、大菜墩,可以在家裏包好餛飩,擀好麵條,稍微一凍拿到縣裏,即不會壞又不會化,有人吃往熱湯鍋裏一煮,特別方便。
程初七轉了幾圈,才發現楊氏並沒有動手。
牛氏說:“你娘那手要做活糙了還怎麼繡花?”
那以前也做活啊?
“以前她繡些簡單的荷包帕子,都是先用熱水泡了手再抹上些豬油,包上布一刻鍾以後才開始繡,大件也不敢上手的。如今她繡的那個,我在布莊看到過,還沒你娘繡的好呢,都能賣二百錢,你娘這個還大還好看,我看四五百文也能賣了。”
程初七就明白了。
娘說了,這回她的繡品不私留了,賣的錢全交公,所以要最大利益化。
初七想了想,“三嬸,我琢磨出了好吃的菜,你做個試試唄?要試好了,咱拿到縣裏酒樓賣方子估計也能賣些銀子。”
牛氏好奇的“喲”了一聲,推了她出去,“別在這擋害,你不會做飯能琢磨出什麼好吃的?可別瞎了我的這些東西。”
“我不會做可我會吃啊!三嬸,你就說上次我說的那紅燒的法子是不是更好吃?”
牛氏想了想,“你別說還真是!也是怪了,這會吃的人嘴就是刁……行吧,你說我聽聽,咱們就試試看。”
程初七就把不放辣椒的簡易版魚香肉絲做法和她說了。
牛氏聽了直咋舌:“你說說你那腦袋瓜是不是光想著吃的了?這又是油又是糖的能不好吃?誰舍得放這麼多料,那做出來也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