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重處,隻見屍體,難見水麵。
雷轟江本來江水清澈,但自烏陵石三渡而下,江水已經完全不能喝了。
萬妖國稱自己的發動的戰爭,為收複聖戰,但大宋的反擊戰,則稱為“抗妖義戰”。
雖然一直在南疆紛爭不斷,但對於定都汴梁的大宋來說,重心從來不在南疆,廣南東西二路,力量非常薄弱。
畢竟這年頭,這兩路,還是朝廷的重要流放地呢,能好到哪兒去?邊陲苦地而已。
蛟烈淵等妖族有識之士,也是瞅準這情況,在南疆立國,還把所謂聖戰的目標,框定在占據廣南二路上。
他們不是沒懷著幻想,希望大宋看著廣南二路貧弱,不如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妖國占據了吧。
但萬妖國,還是低估了大宋這種禮教文化立國的國度。
這種國度,看起來溫和、忍讓,但骨子裏的堅韌性,卻比任何武力立國的國家,還要強大。
所以,一旦萬妖國立國,開始侵攻,大宋朝堂反應很快,馬上用實際行動,打碎了萬妖國上上下下的幻想。
大宋朝廷,不僅快馬嚴令廣南二路殊死抵抗,還從中原、從江南諸路,源源不斷運送人力物力,支援廣南前線。
當然西域那地方,還得防著珈蘭神國,暫時沒從那裏的邊軍中調兵。
所以暫時,大蒼妖國立國的影響,在軍事層麵,還沒那麼大。
可能大宋朝堂更忌諱的,還是蛟烈淵繼續大肆宣揚並施行的“五攻立國策”。
這種攻心之策,影響深遠,猶如潰堤之蟻,一個不好,看似龐大不可破的大宋國,哪天就轟然倒塌。
當然,一旦立國,大蒼妖國的軍政力量,就絕不可小覷。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立國之後,以蛟烈淵為首的南疆妖族,影響力、吸引力,就大多了。
別的不說,多了許多官位,對許多依附之人來說,就更有奔頭了!
比如政務方麵,萬妖國成立了“蒼靈閣”,作為妖國的最高行政機構。
蒼靈閣設一位閣首座,簡稱閣首,權力類似漢人的丞相。
其下設副閣座,有多個,類似副丞相。
還有閣務官,簡稱閣務,屬於各類事務的主官,類似漢人的六部尚書。
閣務官之下,又設副閣務、閣員,類似於六部的侍郎、員外郎,及各種事務官。
這些都是實權官。
大蒼國還在蒼靈閣中,設置了榮譽性質的“閣士”,這些是頒發給那些妖中貴族,特別是那些少量從蒼梧靈洲渡海而來的有身份者。
同樣,蒼靈閣士的頭銜,將來也會頒發給大宋投降過來的要員。
要是丘人傑沒死,將來挑明投到萬妖國一方,以他這樣特殊的身份,一個蒼靈閣士,是跑不了的。
不得不說,蛟烈淵他們確實蓄謀已久,光是蒼靈閣士這樣的設計,就很有遠見,至少表明,他們立國,不是玩玩的,是真想圖謀天下,盡攬天下之士。
大宋朝堂,從來不缺玩權謀的老手,對這一套,簡直再熟悉不過了。
所以,當大蒼妖國種種立國情報、尤其是蒼靈閣的設計,一傳過來,大宋皇帝以及諸位高官,便知道,這大蒼妖國,絕不同於以往任何地方的農民軍造反了,這樣的妖國,一定要下決心反擊,堅決撲滅,絲毫不能留情忍讓了。
而大蒼妖國的兵製,也別樹一幟。
不同於大宋禁軍的廂、軍、營、都,萬妖國的軍事建製從大到小,分別為:
山、峽、澤、洞、坪。
光聽名字,就很富有南疆萬山的特點。
因為最大和最小兩級,是山和坪,所以時人也稱萬妖國的兵製為“山坪製”。
妖兵的首領稱謂,大都稱“帥”,也和宋軍的都虞侯、指揮使迥然而異。
當然,實際在妖國,山和峽,這兩個最大的軍鎮單位,首領還稱帥,為山帥和峽帥;
但自澤以下,則習慣稱將軍,如澤將軍、副澤將之類。
之前被捕的長右,便從最小的軍事指揮副坪將當起,一路當到峽帥、副山帥,直至暴露。
大蒼妖國還實行五五製,便是一山有五峽,一峽有五澤,一澤有五洞,一洞有五坪。
一坪十六人,則一洞八十人、一澤四百人、一峽兩千人、一山一萬人。
大蒼妖國目前總共有十山,便意味著他們有十萬精兵。
這年月,有十萬主力精兵,已足以獨霸一方,並有一爭天下之力。
事實上,蛟烈淵蟄伏已久,正是湊滿了十山人馬,這才敢悍然立國的。
。您提供大神管平潮的仙長也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