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3月7日。德國海軍基爾港,一艘長達182米,寬27米的龐然大物靜靜的停泊在德國基爾港海軍基地的1號泊位上。而它旁邊,則是德國現役的最先進的準無畏戰列艦,威斯特敏斯級的三艘戰列艦。
“將軍,威斯特敏斯型戰列艦和他相比就像一個玩具一般。華夏人用他們傳說中的神獸裏命名這艘戰列艦,還真是恰當啊。”西佩爾上校看和遠處那個龐然大物充滿羨慕的說道。
“我們也會有的,我們第一級無畏艦和他們一樣,德意誌帝國居然用了僅僅2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這個重達2萬多噸的龐然大物,這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事情。在未來,我很希望我能指揮由這種戰艦構成的艦隊和英國大艦隊決一雌雄!”舍爾少將躊躇滿誌的說道。
而此時,在龍興號的軍官餐廳,負責接艦的以劉步蟾為首的華夏海軍軍官團正在和德意誌海軍部的人就準備開始的對比測試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按照與德國海軍部的約定,在龍興號正式交付給華夏海軍後,華夏海軍將和德國海軍一起就戰艦的主要性能就行測試,查找各種漏洞,並且進行一定的改進和完善。對於這個龐然大物,包括劉步蟾在內的華夏海軍高層同樣沒底。而德國人則向為自己的新式軍艦積累更多的經驗,而且德國海軍的測試條件更好,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按照雙方的約定,整個測試一共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比較新式無畏艦和準無畏的戰力差距,為此,德國人專門選擇了2艘準備拆除的薩克森級鐵甲艦作為靶艦,分別讓龍興號和準無畏進攻攻擊,看實際毀傷效果如何。
“靶艦由輪船拖曳,距離為8KM,是不是有些遠了?貴國在華俄戰爭中最遠設計距離也不過如此,而且是使用了多年的戰艦。”看著手中的文件,提爾皮茨有些疑惑的問道。
“遠距離射擊命中率不過是由以下幾個要素決定,一個是火控的先進程度,我們現在使用的火控係統配屬了比國王更長的測距儀和解算設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現在已經很熟練了。問題不大。另一個問題就是看火炮本身的散步,我們使用的是維克斯12寸45L主炮,這個和當年寧海級戰列艦的主炮相近,而且為了減少火炮磨損我們使用了減裝藥來模仿12寸40L火炮的彈道。本身散步也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更何況,龍興號擁有更多的火炮和更快的較射速度,沒有理由打不準。”劉步蟾信心滿滿的說道。
“如果說將設計距離定在8KM的話,尚且有實戰作為依據,那麼在後麵的測試中將交戰距離定在10KM甚至是12KM的距離上,這個已經超過了現有交戰距離的50%以上!如果不是因為海軍部的強烈要求,克虜伯工廠甚至連這個距離的炮表都不會做,更不會進行詳細的測試,海上不同於陸地,必須顧及船體本身的穩定性以及搖擺周期。”旁邊,一份德國海軍部的技術官員開始就測試的第二部分,超遠距離炮擊提出了反對意見。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從不可能變成可能,畢竟我們不能一直將8KM作為交戰距離吧?軍人希望自己手中的武器比對方打得更遠更準更狠,這個願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強烈,結果誠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墨守成規。”鄧世昌對於對方的意見已經有些不滿。他不喜歡還沒有實驗就妄下結論的人。
“既然大家都沒什麼問題了,我想我們可以考慮正式開始測試了吧,帝國為了此次測試可是做足了準備,不但集中了3艘威斯特敏斯級戰列艦,同時還派遣飛艇來從空中觀察彈著點。我希望這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提爾皮茨出來圓場,畢竟結果很快就可以知道,現在爭吵沒有任何意義。
伴隨著三發耀眼的信號彈升上天空,一艘輪船拖著靶艦開始從8KM外入場。代號天使之劍的對比測試正式開始,伴隨著龍興號戰列艦頂端的5米測距儀的緩緩轉動,一個身影逐漸出現在視野之中。伴隨著不斷的調整,靶船逐漸清晰起來,隨後,根據對方戰艦的高度結算雙方的距離,然後是測定航向。
幾十秒鍾後,相關數據變通過專用線路傳到火控室,在火控室中的軍官開始結算各種數據,並通過車種等裝置傳達到各個炮塔,而在炮塔總忙碌的炮長們隻用按照火控室的結算數據和炮表對照並且完整裝彈,等待設計命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