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徐傑的觀點來看,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海軍構成,再配上一個合適的戰略,公海艦隊一定會在曆史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在絕大多數時間作為一個存在艦隊而呆在軍港當中。至於海軍艦隊構成方麵,徐傑的意見可以歸結為以下3點。第一,強化艦隊火力,不但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的火力也必須得意強化,11寸和12寸的火炮在實戰中隻能有效對付英國戰巡,打戰列艦就困難,而打像女王這樣的戰艦更是一點辦法也沒有。4條女王在公海艦隊麵前勝利轉進,主裝沒被擊穿,主炮火力保存完整就是充分證明。如果德國想對英國主力艦隊造成致命打擊,必須在1915年以前大量列裝14寸甚至15寸炮。第二,擴編戰列巡洋艦編隊。在日德蘭海戰開戰前,德國最活躍的就是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偵查艦隊。考慮到德皇對艦隊的謹慎性,在地麵陷入僵局前,德皇頂多給予戰列巡洋艦編隊一定的活動權限。所以提高戰巡的比例降低戰列艦的比例就相當於給予公海艦隊更多的行動能力。同時,可以考慮把3條華而不實的裝甲巡洋艦去掉而把資源讓給戰巡。從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和布魯歇爾號的戰沉就可以看出,這些造價高昂的裝巡在麵對戰巡是基本無用,即使是英國最早的無敵號戰巡,也不是布魯歇爾不可對付的。而兩者的造價,僅僅相差了36萬英鎊。(布魯歇爾是139萬英鎊,無敵是175.2萬英鎊)所以,對於整體勢力居於弱勢的德國來說,把每一個馬克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強化潛艇部隊,至於原因嗎,自然不必說,破交作戰的主力,同時可以牽製英國皇家海軍的大量護航兵力,間接支援了主力艦隊。
所以從一個局外這的角度來看,徐傑對德國公海艦隊是抱著惋惜的心情的,而在於這位德國海軍之父的交流中,徐傑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了一些自己對海戰的感悟。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居然直接影響到了那場25年後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