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朱允炆緩緩地從房內踱步而出,他那略顯清瘦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有些單薄。走到方孝儒麵前時,朱允炆停下腳步,臉上露出一抹謙遜而又尊敬的笑容。緊接著,他微微彎下腰來,動作優雅而莊重,向著方孝儒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躬,仿佛蘊含著千言萬語,既表達了對這位大儒的敬重之情,也展現出朱允炆自身的謙遜有禮和溫文爾雅。
方孝儒作為朱允炆的老師,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教導他尊師重道的道理。看到朱允炆對方孝儒恭敬有加,虛心求教,方孝儒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滿足。
當朱雄英和常月英手捧著一籃子新鮮的雞蛋走進了朱標的房間,正好與方孝儒一行人撞見。
方孝儒看到朱雄英手中的雞蛋,冷哼了一聲,臉色難看瞬間變得陰沉下來。他皺著眉頭,一臉嚴肅地說道:“皇太孫,你身為皇室子弟,怎麼能在府中養雞呢?這簡直就是離經叛道之舉!”
麵對方孝儒的指責,朱雄英卻毫不退縮:“方先生此言差矣。我之所以養雞,並非是為了個人玩樂,而是心係民生啊!如今百姓生活困苦,糧食短缺,如果能夠通過養雞來增加食物來源,豈不是一件好事?再者說,養雞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農事,知曉民間疾苦,如此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呀!”
方孝孺微微一怔,卻仍堅持己見:“皇太孫,這治國理政,在於推行仁政、整頓吏治、製定律法,豈是養雞就能解決的?”
朱雄英不慌不忙:“先生,學生深知經史子集的重要性。但學生以為,治國之道,不離民生。百姓以食為天,這雞雖小,卻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若能改良養雞之法,讓百姓養出更多更肥的雞,他們的日子便能過得更好。民富則國安,這難道不是治國的根本嗎?”
朱雄英目光堅定:“然民生之事,無小事。律法仁政固然重要,可若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又怎能安心生活?學生養雞,並非玩物喪誌,而是想探索出一條讓百姓增收的路。況且,這也是對農事的一種了解,知農者,方能知天下啊。”
這,這還是自己認識的那個玩物喪誌的朱雄英嗎?!
呂氏等人麵對如此回答的朱雄英,不由瞠目結舌。
本來是想合夥來羞辱朱雄英的,沒想到卻被朱雄英給反將了一局。
而且朱雄英顯然是有備而來,這以農論道,讓方孝儒都找不到破綻。
“好好,雄英所言極是。”
朱標來打圓場了,他聽了朱雄英以雞論道的治國之道,很是認同,這孩子並非隻是單純養雞啊。
朱標看向朱雄英,溫和地說:“雄英,你心係百姓,能從這細微之處思考民生,實屬難得。為君者,就是要懂得百姓的疾苦,從點滴做起,為百姓謀福祉。你這想法,甚好。”
“這還是父王你平日裏教導的好,我才能有這個辦法,父王,我已在正陽門開了店鋪,九門已有我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