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主府,禦劍而上,就如溫傾顏強調的,炎土城確實太大了,所望之處不見邊際。
總井位於炎土城的一座古山之中,曾經古山之上還有幾十戶人家居住,隨著時代變遷,直至今日古山之中早就空無一人。
許是因為靠近水脈源頭的緣故,古山附近的確是要比炎土城內其餘地方要來得涼爽。
古山遠離城內,再者城內沿著水脈建造的水井數量完全能夠滿足百姓用水需求,久而久之,位於古山之中取水並不方便的總井便逐漸被百姓淡忘。
在一周前,氣候發生了劇變,支井逐一幹枯,人們這時才想起古山之中還有一處總井。
五人沿著不久前炎土城百姓為了取水而開荒出的路線找到了總井。
從仍茂盛依舊的雜草和灌木可以看出前來取水的百姓大概率隻是匆匆看了一眼這總井。
發覺跟支井一樣都是幹枯的,就此失落而歸了,所以沒能有多餘的精力將總井周邊的雜草和灌木拾掇幹淨。
斬去遮蓋在總井上方的灌木和藤蔓枝條,總井的全貌這才展露在眾人眼前。
說是全貌也不太準確,井壁內外都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苔蘚,原始總井的模樣早已被苔蘚覆蓋了完全。
不僅是井壁被苔蘚覆蓋,以總井為中心,苔蘚像是綠色地毯被鋪向是四周。
先前有著藤蔓灌木的遮掩,所以才沒能第一時間發覺此地苔蘚竟是這般旺盛。
現在她們腳下便是濕滑無比的苔蘚。
念白伸長著脖頸,朝向總井深處張望,還對著總井呼喊了幾聲,得來了是一模一樣的回聲。
溫傾顏和黃晃、曹絮音隨後上前,繞著總井探勘了一番,最終得出了結論。
“的確是枯井。”
而且是幹枯得不能再幹枯了的枯井。
難以想象,隻一周的時間,建造在水脈源頭的總井居然會幹枯到這種程度。
“總井都為枯井了,那炎土城其他支井想必幹枯得更加厲害。”
古山氣溫比城內低不少,即便這樣,總井還是幹枯成這樣,城內的其他支井是何模樣可想而知。
水脈源頭斷了,整座城池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水源,再加上氣候炎燥,不出一周時日,炎土城內還存活的百姓將所剩無幾。
最終所有百姓都將被饑渴和高溫活生生地溺死在這座火城。
“他們...應該更早撤離這裏的。”
黃晃說完這話便陷入了沉默。
炎土城百姓又如何不懂得這個道理?
但起初沒人發覺了這是一場不同尋常旱災,隻當是臨近了夏季,再之後發覺了不對勁時,卻為時已晚,就連逃出城池的力氣都無。
即便尚且還有餘力出城,但為父、為子、為孫,又如何能將這一切全都置之不理,獨自遠走?
一日一日地,祖父最先沒能熬過去。
再是尚且身強力壯的父親也逐漸虛弱,幼弱的孩子因高溫久燒不退。
隻剩下夫妻倆相依為命,終日惶恐度日。
整座炎土城的百姓都是如此,日複一日,不知何時會是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