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日報的第一期的頭條板塊內容緊跟時事,主角正是在北溪市掀起腥風血雨的薑靈昭。
與北溪報斷章取義不同的是昭陽日報利用了大段篇幅去還原了當天薑靈昭在代表大會上的發言,撰稿人並不表明自己對此事件的態度,隻是完整地細膩地描述了薑靈昭的表現。
這也是薑靈昭的意思,本來趙子媛還有些不解,為什麼不直接表態?這樣不是能更好更快地澄清嗎?
當昭陽日報出版上市後,來自群眾的反饋,讓趙子媛恍然大悟。
人們永遠更加相信經過自己思考觀察後得出的結論,而不是別人強加於自身的結論。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興紙媒剛創刊就敢跟北溪報對著幹,這不由地讓買報了的讀者們陷入了思想漩渦之中,究竟是這個新興紙媒膽子太肥,故意造假,還是...北溪報的報道不實?
昭陽日報因此在小規模範圍內小火了一把,畢竟一張報紙也值不了幾個錢,看看是怎麼“胡掰亂扯”的也虧不到哪裏去。
但看過昭陽日報的讀者都沒法去罵這家新興紙媒是在故意引起對立,因為這家紙媒的措辭也好,排版也好,怎麼看都是正經的不行的一家紙媒,毫無引戰的言語,全篇都以中立的態度去展開敘述。
這樣老派的作風讓許多老北溪市人倍感親切,這才是最開始他們所熟悉的報紙風格,沒有過多的個人情緒的注入,他們隻是想通過報紙了解了解時事而已,不想看張報紙的功夫還要被撰稿人無由頭地批上一頓!
曾經北溪報也是這樣樸素的風格,但不知為何,沒能保持下去,越來越多的花邊新聞登上北溪報,撰稿人的風格也極其多變,今天誇這家政治領袖,批判那家政治領袖,明天又反過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但北溪報有其特有的宣發渠道,北溪市的每一間賣報的小店必然就會有北溪報的身影,它是平常老百姓最便利接觸到的報紙,再加上它有著別的紙媒所沒有的巨大優勢,它有北溪市政府為其背書,北溪報直至今天,依舊還是有著龐大的忠實受眾基礎。
在尋常老百姓眼裏,還有什麼是比政府更值得信賴、更靠譜的嗎?答案是沒有。
所以,昭陽日報的小範圍內的興起也止步於小範圍內,保持著不溫不火的勢頭,緩慢發酵著,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相信北溪報所報道的內容。
這種情況其實也在薑靈昭的考慮範圍之內,她也並沒有想著就光靠一次期刊就能徹底逆轉局勢,人們的觀念是長久積累形成的,尤其大眾與北溪報之間已經形成了極強的粘著性,想要改變大眾對北溪報幾近盲目的信任需要經曆多次信任危機才行。
當前才哪兒到哪兒,北溪報的群眾信任基礎已經有了小部分的裂縫,那也是足夠了。
薑靈昭是心態好得不行,可昭陽日報裏的員工們是心態差到爆表。
一是這畢竟是個新興紙媒,剛創立沒多久,就等著創刊這一期來個開門紅,二是昭陽的福利待遇甚至比北溪報巨型紙媒還要好,薪資水平在北溪市都是首屈一指的了,格外突出的薪資與並不匹配的報刊銷量,不禁讓昭陽的員工們感覺有點對不起東家。
“誒,這發工資應該高興的事情,今天怎麼也提不起興致來。”
黃茵茵隨意的一句感歎引起了整個辦公區同事們的讚同。
“我第一次覺得拿高工資燙手,以前是罵東家就給那麼點工資把我們當牲口使喚,現在拿了這麼高的工資倒是不知道該高興還是幹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