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明理順了一下想法,開口說道:
“盧書記,我這裏還有一個想法,也想跟您彙報彙報,如果可行的話,我就投資開幹。”
“噢?說來聽聽。”
盧衛平非常有興趣,出口香江,已經是過去式了,盧衛平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
張子明開口侃了起來:
“盧書記,我想開一家大型的商店,商店裏的商品呢,主要以個體戶和農村集體經濟工廠提供的產品為主,您看如何?”
“噢?你這個想法不錯啊!隻是為什麼要以個體戶和農村集體經濟工廠提供的產品為主呢?”盧衛平饒有興趣。
顯然,盧衛平知道張子明的用意,但是還是想真正了解一下。
張子明也不來虛的,直言道: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由人口結構和其他曆史原因形成,所以,我想通過這個供貨鏈條,盡最大可能提高廣大村民的收入。”
不錯。
果然不錯。
跟盧衛平想的一樣。
有些地方領導隻追求政績,往往偏向一些大型企業,統計數據做的非常棒。
可是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實際沒什麼變化。
讓廣大村民富起來,可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需要有耐心的執政者來俯下身子認真幹才行。
盧衛平也不想來虛的,跟張子明的想法一樣,最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政績呢。
當前的國營商店銷售的產品基本都是國營廠提供的,包括供銷社也是一樣。
從村民手裏散收的東西,僅僅是一點點,而且價格壓的特別厲害。
盧衛平很是欣慰,開口道:
“子明啊,我之前跟陳家山聊天的時候,他提到了香江那邊的商場與超級市場,你搞這個大型的商店,是不是也會參考香江那邊?”
還真讓張子明猜著了。
這個盧衛平到底是有兩把刷子,眼光看的就是長遠,居然打起了商場和超市的主意。
張子明的想法也接近,就是利用後世商場與超市的模式,看來,盧衛平是有眼光的,未來的路估計會走的很長。
“盧書記,還是您有眼光啊,我會參考,也很相近,但是也不會做的太過於先進,我怕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不了啊,哈哈。”張子明稱讚道。
“哈哈,放心大膽的幹,好的東西咱肯定是要學習的,至於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組織上會把關的。”盧衛平鼓勵道。
個體經濟如何發展,是大家都在研究和探索的。
盧衛平把寶押在了張子明的身上,應該是押對了。
盧衛平可是從陳家山那裏接觸過很多先進的理念,可不是金昌這裏的土幹部能比擬的,就說眼光這一塊,張子明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好,有盧書記的支持,那我就放心大膽的幹了!”張子明信心十足。
要政策,盧書記支持;
要場地,老秦叔的南郊村就是個好地方,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提前開始開發;
要資金和合作者,蘇大有和謝振國都是可以考慮的。
萬事俱備,幹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