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兩個叫魏績積、魏績累的青年跑回來了,邊跑邊喊:“裏長,裏長!不得了,這裏也來過秦軍了!”人群中登時一片喧鬧。那叫裏長的老頭兒問:“秦軍來過了?現在呢?”子石這才看到這兩個青年長得一模一樣。他們同聲道:“村子裏沒有一個人,房子還在燒,一定是秦軍放的火!”那老裏長道:“房子怎麼燒不完?哦對了,我老糊塗了,它們那都是用石頭壘成的。”轉而又問:“秦軍到這赤狄人的地盤來了?村裏有沒有人?有沒有死人?”兩個姓魏的道:“一個人都沒有!死人也沒有!”
老裏長摸摸胡子道:“看來赤狄人果然有神護佑,把秦軍都給消滅了!”兩個姓魏的道:“這怎麼說?”老裏長道:“赤狄人是不怕秦軍的,所以我們才逃難到這裏來的嘛!你們不是看到了,一個人都沒有了!”兩個姓魏的叫道:“可是,村子裏的人也都沒有了啊!”老裏長罵道:“慌什麼慌!我想,我們把火救滅,不就可以在村裏住下來了?秦軍剛來放過火,那就不會再來了,我們住在這裏,就不用怕什麼了!”
人群中有的說好辦法,有的說赤狄人回來了怎麼辦?有的說秦軍說不定還要來呢。議論紛紛。月亮已走上中天,子石感到背部發起熱來,知道快到了需要貼地睡覺的時候,見那幫人停在路上說來說去說個不住,就是不走,暗叫一聲苦了,竭力忍住,等著他們走掉。
忍了一陣,背上越來越熱,快要發燙了,子石見勢不妙,向著灌木叢就逃。腳步聲一響,那邊已有人發覺,高喊:“有人!有人!”子石拚命奔跑,一溜兒終於跑進了灌木叢,找了個平坦的地方,脫掉衣裳躺下,再把衣裳蓋在肚子上。
那邊的人畏畏縮縮地猶豫了好一陣子,終於有幾個膽大的,拿了鐵鋤、柴刀之類的農具,找了過來。子石聽到他們腳步聲已到身邊,鼻子一酸,號陶大哭。那邊的人都吃了一驚,紛紛叫道:“是個男孩!是個男孩!”那老裏長立即走過來,打量著子石,見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道:“你年紀不小了,分明是一個少年郎,怎麼還會哭?別怕,我們不會傷害你的。”
子石正奇怪自己為什麼會哭,聽見這話,就止住了哭。那老裏長問他怎麼在這兒?赤狄人呢?子石回答說不知道,他來的時候這兒就這樣了。老裏長問他到那兒去,子石回答說不知道。眾人見他一問三不知,對老裏長道:“這孩子太可憐了,可能他連父母在哪都不知道吧。”老裏長就問他父母呢?子石搖搖頭,道:“我父親死了,母親去了哪裏不知道。”
老裏長道:“今天我們村那邊秦軍和魏軍打仗,我們村全毀了,所以出來逃難,小兄弟,我看你一個人孤苦伶仃,要不要跟我們在一起呀?”子石想反正無處可去,就點點頭,道:“我現在一定要睡覺了。”
眾人在路上討論了一個多時辰,最後一致認為秦軍既然來過了,又放火燒了村子,就不會再來了,決定進村子,把火撲滅,就在廢墟裏休息,到如果赤狄人回來的時候再離開便了。隊伍終於繼續前進,開進村子。子石害怕一人在外麵,就穿了衣裳,跟他們進村。
大人們撲火的時候,孩子們在火光中躥來躥去,有好多個大大小小的孩子來和子石認識。子石忽然見了那麼多差不多年齡的夥伴,也很高興。
裏長老爹與魏績積、魏績累一村人,就在赤狄人村落的廢墟上開始重建家園,子石見倒掉的房子重新樹立起來、燒壞的樹木又被種植、原來圍獵的山坡被開墾出來種植粟麥冬葵山蔥,感到一切都很新鮮和好玩。村裏的人眼見他孤身一人,都道他父母已在戰火中被人殺死了,都很看顧他。他有時住在這家,有時住在哪家,同伴的家,都住遍了。
那些和他年齡相仿少年都是在山海中、田野上長大的,自小識見就與子石迥然不同,他們一個字都不認識,但認識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子石每天和他們鬥雞、走狗、挖草根、采野果、捉蟋蟀、打野豬、爬樹、遊泳,還去認識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一時忘了要去找媽媽和狄姨,也忘了母親要每天默誦看過的書的叮嚀,隻是時時背“圖書秘訣”話倒沒忘。
和村子同伴玩的各種遊戲,除了弓箭,子石都落於下乘。到後來,他不甘心失敗,就不知不覺地運起了真氣。有時摔跤被壓在地上,他真氣一運,就把壓在他身上的人彈得遠遠的;有時比賽跑步,他真氣一運,突然躥到所有人的前麵。次數多了,眾人很驚奇,有時問他怎麼回事,他得意洋洋,告訴他們如何如何運氣。可那些孩子依他的法子練,卻毫無效果。他不知他母親所教給他的,並非一般的練氣法門,而是他父親畢生鑽研的“扶桑功”的速成功夫,不但需要帶著特殊的心境去苦練,更需要有熟讀創始時代、神話時代、洪水時代、王朝時代四代書冊典籍的精神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