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蒙山之中靈懷鎮,而蒙山則是這真靈大陸西南的高原群山,因此高原也得名蒙山高原。
靈懷鎮靈懷書院內,一位看上去十五六歲的少年正認真聽著台上的先生講課。
“生是萬物之本,故而曰始,無是萬物之所歸故而曰終。此乃經典典藏道藏之中的本始真經,我今天帶諸位溫習經典,是希望你們在下個月的三宗考核中能以平常心對待。”
“先生我已氣感兩段,同源之宗明宗我不敢奢求,但完成考核步入開門劍宗有何難事。”此時說話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學員。
“不錯,以你之資確實前途無量。”台上長者點頭致意。
二者對答,引得席上同學紛紛觀望,這位氣感兩段的少年是鎮上望族蘇家家族之子蘇泰,或許一個千年古鎮的望族不值得他驕傲,可能在年緊17的年紀能步入氣感二段絕非易事,要知道蒙山高原本就靈氣稀薄,雖然不乏眾多出色的苦修之士,但很多人卻是一輩子連感應到天地靈氣也不能。
“我年幼之時便已能感應天地靈氣,本以為能追隨族中先輩的腳步去遊曆真靈大陸的每一個角落,可我在十六歲欲踏入合道之境時,因過分依賴書中所言,因而對道失去了自我的理解,隨遠而非我所行也。導致我失去本真走火入魔,老夫陷入嗔癡這幾十來年,在飽經歲月之後才慢慢沉心靜氣下來。如今已是七十有六,好在我修行散盡之後找回了本真,讓靈魂重新注入了我的軀體,現如今看你們這些後生如破凍之筍,如覆春草木老夫亦聊感心慰呀。”先生長者半回憶半教導的說著,而後又道。
“希望眾弟子以我為戒,事事切勿操之過急才好。”
“我等謹記!”眾弟子齊聲答道。
而後有弟子說道。“要知道我們真靈大陸修士修行,一生不過經曆其五道三人之境,合道之境雖隻是道境之處,但要突破氣感七段談何容易,我等一席子弟除蘇泰之外,又有幾人能氣感入道呢?”
眾弟子聞言默不作聲,先生長者聞言也陷入了沉默,路恩澤聞言也是默不作聲加以思索起來。
他不緊想到,先生長者乃是這靈懷鎮上千年的望族李氏門人,而蘇泰則是蘇久安之子,蘇泰雖在家中排行老三,可蘇久安之子個個人中龍鳳,其長子蘇啟早年已被明門看中,據傳曾在九歲已能感應六段之氣,而在其後不久你來我往的三宗之人更是在蘇府久久不肯離去,三宗來往者無一不想把這位天賦極佳的少年納入自己的宗門。後來在蘇父的幾經思考下,最終還是決定讓其子拜在明宗申衝子門下。而其女蘇童雖比不上自己的哥哥那樣有天賦,但也被開門劍宗有山道院錄入在冊。蘇啟離開之時快要十歲而其妹與之小兩歲,錄入有山道院也不過才年緊十六歲。路恩澤想到這位長其兩歲的姑娘,不經意間看向了同席對坐的蘇泰,而在回想自己如今也到了十六這個而立之年,路恩澤卻內心苦澀。蘇泰回望與之相對,看著眼前好友蘇泰隨即開口問道。
“下個月三宗考核有何打算?”
“阿泰你知道的,我對靈氣還沒有感應,有許多人一生之中也不會與之有所感應,但我想這也改變不了我們連接天地的事實,我想的是文考三千道藏典籍,亦或丹考藥藏從書。”
“先生說藥藏流派眾多,就三宗而言明宗是同源之宗,其藥道功底典藏都很有累積,不如你我一同參加明宗考核。”
“明宗是同源之宗,我想不管是氣段感應,還是文考二藏典籍,那都會比另外兩宗難上許多,我想在靈懷書院參加開門劍宗的考核,這樣或許我還有一半的機會通過。”陳恩澤權衡利弊的說道。
“那我呢?你覺得我能通過明宗的氣段感應嗎?我想去明宗找我大哥,有他在明宗照顧我,我父親也能放心不少。”
“你氣感二段,如有望在下個月突破三段,或可被收做外門弟子。”
說到此處二人均默不作聲。雖如此可兩人的對話還是引起了身邊同窗的注意,可大家都好像思索著下個月的三宗考核,隻是安靜的聽著並沒有人打破二人談話。
最終還是台上長者先生打破了沉默,開口道。
“都回家去吧,今天是你們回家的日子,回家的這一個月望諸位好好準備,希望你們在下個月的考核之中都能去到你們想去的宗門,我也該給自己放個假了。”先生李旬本是鎮上望族,其先祖李從遊從蒙山之外而來,遊曆蒙山之後立足安於靈懷鎮,李從遊本人修為極高,居傳當年和明宗一代大宗師常虛道人交手,二同為道一之境但卻未分勝負,晚年二人亦師亦友相交盛歡。或許正是因為其先祖的傳承,亦或是其先祖和明宗一代老祖的關係,千年以來李氏一族人才輩出,其中不乏出色的丹師和武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