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贈劍(2 / 2)

柴瑞說:“大梁氏劍的鋒利無雙早有耳聞,反正我沒有收藏名劍的習慣,這柄劍就送你吧。反正也是我便宜得來的,又沒花我的錢。”

柴瑞都這麼說了,李白也是個豪爽之人,雙手拿過劍說:“兄台,那就卻之不恭了。”李白出生在大戶之家,自小就視金錢如糞土,就算送一車黃金給李白,李白都不會在意。但是這種可與而不可求的寶劍,意義就不一樣了。李白忽然對眼前這個人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初時覺得柴瑞極其貪財,可是現在又覺得柴瑞似乎也是個視金銀如無物的人。

“青山不改,綠水常流。我們後會有期。”柴瑞送完劍之後,拱手告辭。

李白揮一揮手說:“近個把月內,我會住在襄陽最大的客棧宜賓樓。希望有機會和兄台切磋下詩詞。我觀兄台也是滿腹詩書之人。請務必賞臉。”

糟糕,和李白對詩,那不是關公麵前耍大刀,真是班門弄斧啊。自己幾斤幾兩那還不清楚,雖然記得非常多的詩詞,但是要喝李白對詩,那起碼要一個級別的人物才行。全中國整個曆史中也就那麼幾個人勉強可以。

該死。

但是又不能拒絕,柴瑞隻好說:“我現在暫住在劉家窪。不過我想我不會住的太久。”

李白接口說:“那這個月十五,在下去劉家窪會會兄台。有月,有酒,有朋友,人生之幸事啊。”

也罷,來就來,大不了我就當語文課來背詩。李商隱,辛棄疾,柳永,曆史上的大文豪多著呢。還有李白你自己的詩,反正那些詩歌大都是二十歲以後所作的,現在就算盜版,你也沒地方去告。想到用李白的詩歌來和李白對詩,一想到這柴瑞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笑,倒是弄的李白有點莫名其妙的。

告別了李白,柴瑞來到襄陽,買了幾套大唐的衣服。大唐時期的服飾和唐裝根本就是兩回事。大唐男人多穿圓領袍衫,再配上精致的腰帶。不像現在的唐裝那樣就一個上衣,款式詫異也非常大。

選了幾套比較柔軟舒服的袍衫以後,再配上紫玉腰帶,也弄把紙扇裝裝門麵。瞧上去,還真像那麼回事。不過有點像暴發戶的樣子。

看著天色漸晚,走夜路回去怕是不太安全。正準備找間客棧休息,反正不去李白所住的那一間。柴瑞可不想現在就去背詩。再說,背完了,以後就沒得背了。李白那種鬥酒詩百篇的文采,自己就是坐火箭也趕不上。

既然李白在城東宜賓樓。那柴瑞就選擇城西的安泰客棧。這個決定沒想到給柴瑞帶了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