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喬,早晚得把你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過是有幾個臭錢罷了,伺候人出身的,也配吃這些。

那師爺一邊想一邊吃的愈發快,好似風卷殘雲一般。

鄭榮不著痕跡的皺皺眉頭,這師爺是胡師爺入獄後上來的,平日隻是略有些小氣,沒想到還如此上不得台麵。

其實,雲慧一家很幸運。

遇到的縣太爺是個謹慎的,得益於青龍縣的地理位置,這裏離京城近,甚至東麵有一大片皇家陵墓。

每年都會有人來此祭拜。

百姓訴苦的方式也有許多,所以這裏的官,從來都是錦上添花,可沒有人敢在這裏觸黴頭。

鄭榮此番作為,也是聽了朝中朱大人手下的意思,若是做出些政績,好可以憑這些往上升一升。

對大人的用處也會多一些。

鄭榮正值壯年,自然不甘心隻做一個小官。

朝中形勢波橘雲詭,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才不會被拋棄。

新帝剛登基那些年,實行免稅政策。

如今已經過去了十餘年,雖然在登基十年後恢複了稅收。

也是輕徭役,薄賦稅的做法。

這些年頭都是百姓的好日子。

因為是天子腳下,鄉紳地主也不敢太過招搖,能到這裏當父母官的,不說青雲直上,也是比較受重視的人。

鄭榮知道自己的價值,這便是最好的。

雲慧暗袋裏一直裝著侯府的令牌,若是他們敢硬來,這塊令牌,就是救命稻草。

幸好當初在侯府的那些努力不曾白費。

在吃人的古代,百姓入草芥,沒有網絡的時代,一個普通百姓的發聲,幾乎是水滴入海。

在大刀闊斧開展事業的之前,要有絕對底牌。

林父和鄭榮交談甚歡,“先帝曾對南方一代種植棗樹和桑樹者實行免稅政策,咱們北方地廣人稀,若是從開荒來算,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都不是小數目”。

這年頭不管是鐵器還是農具,都屬於高價物,那些所謂的荒地政策,也不過是把豬養肥了再殺。

林父和雲慧不傻,其中的關竅在哪自然明白。

免稅三年,打發叫花子呢。

這種利民產業,一開始都是不收稅的好伐!

你免,你免得是什麼稅?!

鄭榮明白林父的意思,沉吟一會才說話,“實情的確如此,但咱們青龍縣未從做過這種產業,一開始免稅,恐怕......”。

林父也不急,他知道這個事,不是鄭榮一個人能做主的,帶來的油桃靜靜的擺在後麵的茶幾上。

林父過去打開箱子,一股獨屬於油桃的香氣迸發開來,“大人已經吃過這桃子,一份產業,從開頭到繁榮,期間要許多坎坷,若是羽翼未豐就開始多加累贅,恐怕不會有太多成果”。

鄭榮明白,農業是國之根本,民意是人心所向。

這件事,不可操之過急。

。您提供大神不吃燕麥的穿成侯府丫鬟,我卻一心想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