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苗更是需要起的更早,如今的玉米品種和現代的略有差別,但總體來說基本形狀已經定型。
北方的氣候十分適合玉米,並且這種作物幾乎能做到不挑水,不挑肥,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是非常適合平民的作物。
尤其山上也能種,這點就比小麥強。
雖然還沒有甜玉米和糯玉米,吃起來卻獨有一份玉米的清香,做玉米糊糊更是香的不得了。
雖然有點辣嗓子。
“哎呦,弟妹在家不”,雲慧剛和柯氏說兩句話,卻又聽見門口有人喊。
聽這聲音卻很陌生,不像是孫氏。
母女倆出去一看,是一個從沒見過的夫人,生的長臉細眉,一雙眼睛左右打量著林家大門,手中還抱著一個罐子。
那罐子上油膩膩的,還有不少灰塵,那婦人的裙角也汙糟糟的,看著有些邋遢。
“你是?”,不能怪柯氏不認識,這人辦宴席時沒出現,必定不是什麼親戚。
林父從回家就一直在忙碌,林家事也不少,如今播完玉米才算正在閑下來,村裏的人還沒認全。
“咱們房子都在一排上算是你隔壁鄰居,我是你陳嫂子”,那婦人隨手一指,雲慧順著她指的方向看過去。
哦,原來是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呀。
還真是好鄰居呢。
看柯氏沒接話,那陳嫂子就開始誇起雲慧來,“呦呦,瞧瞧咱們這丫頭長得,細皮白肉看著就水靈......”,直把雲慧誇得宛如九天仙女一般。
“不知嫂子來訪,所為何事?”,柯氏還是帶著官方笑容,農村飯點很少有串門的,畢竟現在糧食都金貴,誰吃誰一口心裏都不舒服。
“嗨,弟妹不愧是大地方來的,說話還挺文縐縐”,陳嫂子想拉著柯氏進門去說,眼神不住轉悠,“我說弟妹呀,那日你家辦宴席,我正巧有事,快帶我進去看看”。
還沒等柯氏拒絕,那人半隻腳都已經踏進去了,眼神裏的經驗和豔羨毫不遮掩,“弟妹這房子蓋的真好,漂亮又大氣,一看就是家裏本錢足”。
不問便進依然是失禮,言語間還多有打探之意,柯氏的笑容有些維持不住,果然有些人見一麵就知道是什麼樣的人。
陳氏把這小院子一頓誇,恨不得連耗子洞也要誇比別人家的圓幾分,雲慧聽得有些莫名,這大媽到底想幹嘛?
柯氏拍拍雲慧的手,示意別著急,今日寧願飯晚吃會,也要看著人到底想幹嘛。
陳氏直誇得嘴都幹了,也沒見這對母女有什麼表情。
悶葫蘆?
還是倆?
柯氏見她說的差不多了,打算單刀直入,“那不知道陳嫂子這個點來是有別的事嗎,若是沒有,咱們就不耽誤嫂子做飯了”。
陳氏見她這麼說,才恍然大悟般的拍了下腦門,“哎呦,你瞧我這記性,今日頭伏,咱們想著包點包子吃,結果發現家裏沒豬油了,來找弟妹借點”。
借點???
借點用拿這麼大的油罐子?
。您提供大神不吃燕麥的穿成侯府丫鬟,我卻一心想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