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一個經典的廢柴開局,開始我們的故事(1 / 3)

當天晚上,張三豐便趁著夜色下了武當山。

這事除了孟修遠以及上麵的武當五俠,再沒有告訴其他人。連武當派內的三代弟子,也隻聽說是師祖張真人有所感悟,又閉關鑽研武學去了。

武當派行事向來光明磊落,張三豐本人更是一代宗師,本不想如此偷偷摸摸地。隻不過此事牽扯到元朝廷,不得不多加小心。

還是那句話,張三豐雖已經年過九十、幾乎成就武林神話,但他卻與滅絕那種為了門派聲譽能親手痛殺愛徒的人截然不同。

在他眼中,弟子後半生能不能從病床上站起來,比自己身上的那點宗師風度重要得多。

對此孟修遠心中十分欣賞,張三豐本人的性格其實也就代表著武當派的風格,雖然追求光明正大、俠義風格,卻並非固執刻板,而是正義嚴肅之餘也讓人感覺也十分溫情。

在這樣的門派中待著,比天底下絕大多數門派都要舒服得多。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孟修遠徹底地變成了一個閑人,每日裏最多的就是和青書一起四處逛逛,看看這武當山上的靈秀風光。

武當五俠也十分照顧他這個小師弟,雖不說會天天來噓寒問暖,但卻因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而會用各自獨有的方式來關心孟修遠。

宋遠橋和俞蓮舟下山買來了好些藥材和補品,又費心思吩咐廚房,每日給孟修遠單獨燉一鍋藥膳,來補養孟修遠這幅逃荒時餓得有些虧虛的身子,以為將來習武打基礎。

張鬆溪和殷梨亭經常會來找孟修遠聊聊天,詢問他在這武當山上是否還過得習慣。其中殷梨亭健談些,聊著聊著就會說起些別的事情,比如江湖上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一些離奇的傳聞之類的,講得繪聲繪色十分有趣。張鬆溪話少些,隻在殷梨亭講到一半時偶爾會插一句嘴。隻不過他每次開口,說的都是些關於江湖規矩、處事經驗之類很有意義的事情,看得出用心良苦。

最後莫聲穀這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少年,和孟修遠年紀最為相近,接觸得也最多。他時不時地會在孟修遠和宋青書麵前展示一下最近所學到的武功,劍法、掌法、拳法、輕功,看得兩個孩子每次都是驚呼不已、拍手稱讚。

如此種種,孟修遠雖知道他們這般行為當中主要是對他帶來消息的感激,但孟修遠確實也感受到了他們那純粹的善意。

在心中,孟修遠已經領了他們這份情,對這武當山的歸屬感也多了幾分。

大概半月之後,有一日宋遠橋突然來找孟修遠,說是見他身體已經回複的差不多、可以開始修習武當派的功夫了,問孟修遠是否要同他學習。

武當七俠當中,到張翠山為止的功夫都是張三豐親自傳授的,而殷梨亭和莫聲穀由於入門較晚,是由宋遠橋代為傳藝、張三豐隻是偶爾會指點一番。

按照常理,孟修遠這個剛剛入門的八師弟,自然也是應該由宋遠橋代為傳藝才對,可畢竟孟修遠身份特殊,是帶來俞岱岩和張翠山生機的大恩人,又是覺遠大師和郭襄女俠故意托夢給張三豐送來的徒弟,所以宋遠橋不得不多了很多顧慮。

你說說,人家兩位去世已久的大師,專門給自家師傅送來的徒弟,他宋遠橋要是一不小心教錯了、教壞了,那可如何是好。就算是兩位前輩宅心仁厚不會專門托夢來與他算賬,宋遠橋自己心中也過意不去啊。

因而這件事,宋遠橋還是決定問問孟修遠自己的意見。

對此,孟修遠則想得沒有那麼複雜,隻覺得能早一天練上武功當然是好事。

武當派的功夫中正平和,宋遠橋要教的這些又都是入門的基本功,肯定是練不出什麼岔子的。再說宋遠橋教徒弟這方麵確實不差,從殷梨亭和莫聲穀身上就能看得出來。

“大師兄,你願意教我功夫,當然是再好不過了。我這些日子,一直都盼著什麼時候能開始練武呢。”孟修遠麵帶笑意地說道。

“那好,明日早些起床,我讓青書去叫你。小師弟放心,我畢竟盡心竭力傳好你武功……”宋大俠還是一如往常般地和藹可親。

……

第二日一早,公雞剛叫過一聲,孟修遠便被宋青書從被窩中喊了起來。他的武學之路,也就從此正式開始了。

隻不過和其他在大殿前廣場上一起舞劍做早課的三代弟子不同,孟修遠接受的是宋遠橋的一對二精英式教育。他是主要學習者,宋青書是因為恰好也到了習武的年齡,宋遠橋索性就順手一起教了。

“小師弟,我武當派武功雖幾乎全由師傅一人所創,不及少林那般有七十二般絕技繁雜,但依然博大精深,足以我輩用一生去鑽研修煉。

你日後若要懲奸除惡、光大我武當門楣,都離不開高強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