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羽一進店裏就站在離貨櫃遠些的地方,古董圈裏有句俗語,叫古董店裏的老鼠——碰不得,一來是說古董店裏的古董嬌氣,一碰就壞,二來現在碰瓷的事情也不少見。
他手不碰,身不觸,就這麼站在店鋪最中央的位置,店裏已經有客人在與夥計議價。
看到他這樣子,幾個夥計有些猶豫,拿不準這是個外行還是個內行。
蕭承羽像觀光客一樣在店裏轉了一圈,隻有站在最右側的貨架邊時,脖子上的羽玉溫度才微微上升,他放眼看過去,眼睛鎖定在一堆碎片上。
古代曾用漆書,早期的墨不能成形而是零碎的片狀,使用時撒在硯上,再用磨研石壓住磨成墨汁,這一堆不起眼的碎片其實是古墨。
古玩店裏九假一真,蕭承羽早有聽說,這些雖是古墨,但太過零碎,他並沒有多大興趣,腳下一轉,在對麵的貨櫃邊上站定,上麵擺著一水的玉器。
腳步輕移,他的目光剛落到其中一條玉腰帶上,而羽玉的溫度也在這時候又有所上升。
“先生好眼光,這一條是貨真價實的玉腰帶,您瞧瞧,這材料,可除胃熱、平喘急,滋毛發、滋五髒、明耳目,最重要的是啊,這一條,貨真價實的高古貨。”
這名夥計嘴巴一張一合,讓蕭承羽想到了電視廣告裏不賣九千九百九十九,不賣九百九十九,隻賣九十九元的瘋狂主播,他心下冷笑,淩家這些年走下坡路不無道理。
上梁不正下梁歪,底下的夥計都是大忽悠,騙得一個是一個,就這樣怎麼能走得長遠?
玉腰帶的確由來已久,從唐代開始有按官階高低佩戴的習慣,三品以上才允許佩戴玉腰帶,官職越高,玉帶的節數越多,尊卑有別。
這一塊看上去用了上等和田玉,雕工細膩有韻味,已有包漿,背麵四角的穿孔明顯。
一共有十六節。
如果不是上麵貼了一塊標簽的話,蕭承羽倒真有些興趣。
夥計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先說這玉腰帶的功效,又說這玉腰帶的來曆:“先生你看看,這一條是層鏤空雕刻,花下壓花,是明朝的工藝。”
蕭承羽未置可否,明朝的玉腰帶也是存世量最多的。
這夥計說著說著就示意蕭承羽拿起這玉腰帶:“先生可以拿起來看看背麵的花紋。”
原本對這條玉腰帶並不太感興趣的蕭承羽眼角輕輕一挑,目光在貼標簽的地方轉了一下,似笑非笑道:“也好。”
蕭承羽伸手去拿那條玉腰帶,似乎渾然不覺夥計眼底閃爍的幽光,當他把玉帶捧在手心時,隻聽到嘩地一聲,原本連成一串的玉帶七零八落,一骨碌地散落到地上!
有在店裏轉悠的圈內人看得清楚,這明擺著是訛人,所謂缺三裂四鋸頸二,不少店家故意拿標簽貼住崩裂的地方,等一拿起來不是散了,就是裂了,反過來再訛住人。
可憐這個小夥要被刁難,雖然有明白人,但大部分人抱著“自掃門前雪”的心思,不會多管閑事,心中嗟歎歸歎,還是二話不說充當看熱鬧的角色。